周易小说网 > 不负如来不负卿(新版) > 第296章 为谁译经?(1)
第296章 为谁译经?(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不负如来不负卿(新版)最新章节!
回到宫中的居所,我从背包里掏出一包东西放在他面前,打开给他看。他疑惑地盯着我:“针?”
我点头:“是针,不过不是一般的针。”
他戴上老花眼镜,用指尖挑起一枚针,放到蜡烛下仔细观察:“确实不一般,没有针眼。”
我拣起一枚,放进嘴里嚼。他大惊失色,掰住我的脸想要我吐出。我哈哈大笑,再捡一枚递到他嘴边:“你也吃一枚,味道还不错。”
他低头看这枚针,犹豫着伸舌从我手指上卷入口中,小心地品一下,抬眼看向我:“是糖?”
“嗯。”这是我在食堂里请大师傅花了一天时间做出来的针形巧克力,外形异常逼真。大师傅手艺真心不错,试制了好几次才成功,他还以为是我做给小什的零食。也幸好过来时是冬天,到这个时候天气也还不热,所以一直能保持针的形状。这针形巧克力在虫洞中也受过辐射,但只吃这么一点点,尚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
我正色道:“罗什,娶妻一事,已是你此生最大的污点,何况纳妾。外人并不知你我四十年的情感还有你的舍戒缘由,也不知这些送来的妾室其实已基本遣散。那些底层僧人,会以你为榜样,为自己的色欲找借口。你自身的声誉事小,可是此时的佛法在中原大地上并无根基,佛门的声誉会因你而受损。所以,你需要用一些手段,证明你有神力,唯有你才可娶妻。”
他看了看面前逼真的针,抬眼问我:“这是否也在罗什的记载中出现过?否则,你怎会预先准备这些假针?”
我笑着点头,他还是那么敏锐。将《晋书》里那段背出:“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
拉着他的手到床边坐下,温柔地说:“罗什,明日姚兴就会来问你如何处置这两名僧人,你需要在众人面前做这场戏。”
他却摇头:“神通变化并非究竟佛理。世人无从分辨神通真伪,一味追求神通是因心中无明,贪欲未净。故而佛法不讲神通,不以幻术惑人,佛陀在世时便不准弟子显露神通。《长阿含经》中说,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他顿了顿,长叹一口气,“我若是如此做,岂不是妄语?”
我有些急了:“罗什,你就算娶妻也一样受人尊敬,是因为你高洁的品性与自身的学识。那些狎妓的僧人有什么功德?凭什么让人相信他们是真正不为物转的修行人?”
见他垂头一直沉默不语,我知道他仍心存内疚,握住他的手说道:“佛法也讲方便权宜。想想你译经的使命。你要译经,要带领三千弟子,你的尊严一定要维持。主意是我想出来的,这妄语罪就由我来担。答应我,好么?”
他抬头,视线扫过那包假针,凝重地点点头,紧紧回握住我的手:“艾晴,该有的因果业力罗什自会偿还,不该由你来担。”
我笑了:“那我们一起吧。”
罗什当众吞针,让长安僧众心悦诚服,终于渡过了信任危机。两名僧人在罗什恳求下被释放了,面带愧色向罗什起誓:日后定一心奉佛,不敢有半点亵渎。
四月中旬,我们启程回到草堂寺。除了罗什新收的弟子,还有三位无处可去的女子。只有在我们的庇护下,赫连勃勃才不敢动初蕊。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逍遥园进发,用了一整天时间,傍晚才到草堂寺。
罗什每天去寺里组织译经,忙得昏天黑地,每晚回来时都现出满脸的疲惫之色,那是调动记忆力背诵太久的缘故。
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空间,想要什么资料只需动动手指分分钟的事,很难理解一千多年前的人们为了获取一部佛经有多么艰难。
古代印度没有印刷术,佛经抄写在一种叫做贝多罗树的叶片上。数十章叠在一起打两个孔,以细绳串住,再加两块长木板一前一后牢牢夹住。贝多罗树叶需经过异常繁琐的工序制作,故而贝叶经极其昂贵,印度僧侣也只能有一两部经书,平时都是将之高高供奉。教授弟子靠口口相传,师父背诵出来,讲解给弟子听,然后全凭弟子的记忆。贝叶经则用以代代传承,轻易绝不示人。
最要命的是,天竺文字被视为神圣,为婆罗门所垄断,经书不可随便抄写,更不能买卖。虽然佛陀一再强调抄经文是功德,但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传统观念仍是牢不可破。许多寺中经书只有一部,供奉秘藏,一旦遭遇火灾兵劫就灭失了。所以佛教在起源地印度几近湮灭,这也是原因之一。而在中原大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抄写经文,存世极多,故而历代数次法难都无法灭尽经书。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正确方式。
这些宝贵的经书很难带出印度,藉由那些意志顽强的天竺僧人、西域僧人、还有西行求法的汉僧,将之一点点传到遥远的中原,前后经历了上千年时间,方才让浩如烟海的佛典在中原大地得以传承下去。
罗什因父子两代身份高贵,他又在天竺游学六年,收藏了不少这个时代极其珍惜的梵文佛典。可是贝叶经和书卷太过沉重,吕光为了行军方便不允许我们携带太多行李,罗什从龟兹带出来的也只是最重要的十多部。经历凉州那么多灾难,又丢失了部分。数量众多的经文没有典籍,译经时只能靠罗什非凡的记忆力背诵出来。每天这样大量消耗脑力,他又怎会不劳累?
他毕竟是年过五十,如此殚精竭虑身体怎能吃得消?我心疼万分却又无计可施,本想劝他,可依他的脾性又怎会偷懒歇息。正为此犯愁,一天晚上罗什兴奋地告诉我:将会有一位非常得力的天竺僧人前来帮他,还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典籍。
看他那么开心,我也跟着高兴:“是谁?叫什么名字?”
“梵文名叫佛驮跋陀罗,比罗什年轻几岁。他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人,精于禅修。陛下觉得太难记,便为他起了个汉文名叫觉贤。”
我愣住了,佛驮跋陀罗,汉文名觉贤,这人我知道。他初时与罗什交好,却因两人学风不同,师承渊源各异,渐渐产生分歧。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最后分道扬镳。
回到宫中的居所,我从背包里掏出一包东西放在他面前,打开给他看。他疑惑地盯着我:“针?”
我点头:“是针,不过不是一般的针。”
他戴上老花眼镜,用指尖挑起一枚针,放到蜡烛下仔细观察:“确实不一般,没有针眼。”
我拣起一枚,放进嘴里嚼。他大惊失色,掰住我的脸想要我吐出。我哈哈大笑,再捡一枚递到他嘴边:“你也吃一枚,味道还不错。”
他低头看这枚针,犹豫着伸舌从我手指上卷入口中,小心地品一下,抬眼看向我:“是糖?”
“嗯。”这是我在食堂里请大师傅花了一天时间做出来的针形巧克力,外形异常逼真。大师傅手艺真心不错,试制了好几次才成功,他还以为是我做给小什的零食。也幸好过来时是冬天,到这个时候天气也还不热,所以一直能保持针的形状。这针形巧克力在虫洞中也受过辐射,但只吃这么一点点,尚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
我正色道:“罗什,娶妻一事,已是你此生最大的污点,何况纳妾。外人并不知你我四十年的情感还有你的舍戒缘由,也不知这些送来的妾室其实已基本遣散。那些底层僧人,会以你为榜样,为自己的色欲找借口。你自身的声誉事小,可是此时的佛法在中原大地上并无根基,佛门的声誉会因你而受损。所以,你需要用一些手段,证明你有神力,唯有你才可娶妻。”
他看了看面前逼真的针,抬眼问我:“这是否也在罗什的记载中出现过?否则,你怎会预先准备这些假针?”
我笑着点头,他还是那么敏锐。将《晋书》里那段背出:“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
拉着他的手到床边坐下,温柔地说:“罗什,明日姚兴就会来问你如何处置这两名僧人,你需要在众人面前做这场戏。”
他却摇头:“神通变化并非究竟佛理。世人无从分辨神通真伪,一味追求神通是因心中无明,贪欲未净。故而佛法不讲神通,不以幻术惑人,佛陀在世时便不准弟子显露神通。《长阿含经》中说,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他顿了顿,长叹一口气,“我若是如此做,岂不是妄语?”
我有些急了:“罗什,你就算娶妻也一样受人尊敬,是因为你高洁的品性与自身的学识。那些狎妓的僧人有什么功德?凭什么让人相信他们是真正不为物转的修行人?”
见他垂头一直沉默不语,我知道他仍心存内疚,握住他的手说道:“佛法也讲方便权宜。想想你译经的使命。你要译经,要带领三千弟子,你的尊严一定要维持。主意是我想出来的,这妄语罪就由我来担。答应我,好么?”
他抬头,视线扫过那包假针,凝重地点点头,紧紧回握住我的手:“艾晴,该有的因果业力罗什自会偿还,不该由你来担。”
我笑了:“那我们一起吧。”
罗什当众吞针,让长安僧众心悦诚服,终于渡过了信任危机。两名僧人在罗什恳求下被释放了,面带愧色向罗什起誓:日后定一心奉佛,不敢有半点亵渎。
四月中旬,我们启程回到草堂寺。除了罗什新收的弟子,还有三位无处可去的女子。只有在我们的庇护下,赫连勃勃才不敢动初蕊。一行人浩浩荡荡向逍遥园进发,用了一整天时间,傍晚才到草堂寺。
罗什每天去寺里组织译经,忙得昏天黑地,每晚回来时都现出满脸的疲惫之色,那是调动记忆力背诵太久的缘故。
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空间,想要什么资料只需动动手指分分钟的事,很难理解一千多年前的人们为了获取一部佛经有多么艰难。
古代印度没有印刷术,佛经抄写在一种叫做贝多罗树的叶片上。数十章叠在一起打两个孔,以细绳串住,再加两块长木板一前一后牢牢夹住。贝多罗树叶需经过异常繁琐的工序制作,故而贝叶经极其昂贵,印度僧侣也只能有一两部经书,平时都是将之高高供奉。教授弟子靠口口相传,师父背诵出来,讲解给弟子听,然后全凭弟子的记忆。贝叶经则用以代代传承,轻易绝不示人。
最要命的是,天竺文字被视为神圣,为婆罗门所垄断,经书不可随便抄写,更不能买卖。虽然佛陀一再强调抄经文是功德,但在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传统观念仍是牢不可破。许多寺中经书只有一部,供奉秘藏,一旦遭遇火灾兵劫就灭失了。所以佛教在起源地印度几近湮灭,这也是原因之一。而在中原大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抄写经文,存世极多,故而历代数次法难都无法灭尽经书。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正确方式。
这些宝贵的经书很难带出印度,藉由那些意志顽强的天竺僧人、西域僧人、还有西行求法的汉僧,将之一点点传到遥远的中原,前后经历了上千年时间,方才让浩如烟海的佛典在中原大地得以传承下去。
罗什因父子两代身份高贵,他又在天竺游学六年,收藏了不少这个时代极其珍惜的梵文佛典。可是贝叶经和书卷太过沉重,吕光为了行军方便不允许我们携带太多行李,罗什从龟兹带出来的也只是最重要的十多部。经历凉州那么多灾难,又丢失了部分。数量众多的经文没有典籍,译经时只能靠罗什非凡的记忆力背诵出来。每天这样大量消耗脑力,他又怎会不劳累?
他毕竟是年过五十,如此殚精竭虑身体怎能吃得消?我心疼万分却又无计可施,本想劝他,可依他的脾性又怎会偷懒歇息。正为此犯愁,一天晚上罗什兴奋地告诉我:将会有一位非常得力的天竺僧人前来帮他,还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典籍。
看他那么开心,我也跟着高兴:“是谁?叫什么名字?”
“梵文名叫佛驮跋陀罗,比罗什年轻几岁。他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人,精于禅修。陛下觉得太难记,便为他起了个汉文名叫觉贤。”
我愣住了,佛驮跋陀罗,汉文名觉贤,这人我知道。他初时与罗什交好,却因两人学风不同,师承渊源各异,渐渐产生分歧。一山不容二虎,两人最后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