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女帝师四(39)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女帝师(全集)最新章节!
这问题似曾相识,仿佛每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惮人惧,不怕人怨,只恐人憎。然则他们何曾真正怕过?我毫不犹豫道:“玉机一家能有今日,全是殿下所赐。玉机对殿下,只有感激,从无憎恨。”
熙平笑道:“玉机果然未改初心。也罢,你歇息一阵也好,省得在宫里煎熬,反而早早丢了小命。才刚是孤太浮躁,不该责怪你。”
她一日三致歉,想来也是出自娘胎头一遭:“玉机与殿下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好好说话了,如此坦诚相对。父亲见了,也会欣慰的。”
熙平一怔,目光柔如澄塘秋水,她伸手抚着父亲的墓碑,叹息道:“好……”
我屈膝道:“殿下既不随玉机回去用膳,只管多陪父亲一阵。玉机告退。”等了一会儿,熙平始终没有回头。于是我退到路边,转身向银杏走去。
银杏上前扶着我,抬眼看我的面色,不禁问道:“姑娘很难过么?”
我一怔,忙拂去眼角的泪意。原来天空还是这样高远,阳光还是这样澄澈,我的人生还是这样无所事事。刚才那个人,我当有很长时间见不到了——也许是今生今世。我笑道:“我是高兴。我听见平安的消息,大家都还活着。”
银杏笑道:“那就好,这样姑娘回青州便无牵无挂了。”
我驻足,抚着她双丫髻上一朵不知名的紫色小野花,微笑道:“其实你很能干,你若愿意,我可以荐你入宫服侍婉妃娘娘,娘娘一定会倚重你。这也是你的夙愿。咱们在青州,可能永远都不回京城了,你要想好。”
银杏道:“奴婢只想像绿萼姐姐一样跟随二小姐,不想入宫服侍大小姐。”
我笑道:“我没有什么好处给你。”
银杏道:“能服侍二小姐,便是最大的好处。”
回首望去,慧珠默然站在熙平的身后。熙平肩头微颤,似是哭泣。我心中酸楚,复又一暖:“那你也随绿萼唤我‘姑娘’好了,‘二小姐’三个字,我还是有些听不惯。”
不久,朱云派人捎信回来,说他已经到了东明县,两天后便可到达仁和屯。自我辞官,一直隐居,还从未出去游玩过。想起京城繁华不可再见,不免怅然。
银杏笑道:“姑娘就去城里逛逛。只要换身衣裳,以轻纱遮面,谁能认得出来?”绿萼也附和道:“听说汴河上有大画舫从城中穿过,买他一席酒菜,顺带游一回河。咱们就坐在船里,又不上岸,想来不妨事。秋天游河,比踏春有趣。”
我知道她俩在村中闷了一个多月,早不耐烦,也不忍扫兴:“你们两个谁去打听一下,画舫在何处停靠,又经过何处,席面所费多少。打听好了,咱们就去。”
绿萼笑道:“奴婢早就打听好了。那画舫中有八席,一席五百钱,从东边水门外的码头上船,逆流而上,出西边水门下船。若不肯下船,就再付一席的酒钱,还在东门外下船。”
我故意道:“一两银子游两回合,有些贵。”
绿萼娇声道:“姑娘就去吧。有银杏妹妹在,还怕挣不回这一两银子么?”
我笑道:“也罢。钱都在你们手中,由得你们花去。”银杏和绿萼相视而笑,欢喜得险些跳起来。第二日,我们三人起个大早,乘车向南来到汴河边离东门最近的一个码头。
竹篱在汴河北岸平坦的草地上圈起一大片空地,供游客停车歇马。篱下生满了明黄色的小菊花,周遭几株垂柳犹带着夏日的深翠。不远处有个竹篷白墙的小酒棚,一个深目高鼻的蓝衣胡女正当垆卖酒,满脸妍媚的笑意。河心有一艘三桅大帆船,船中有人相对饮酒,临风赋诗。一艘独桅篷船跟在后面,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坐在船篷上,手中拿着一枝柳条。柳条高高扬起,鞭策船工奋力追赶前面的大帆船。南北两岸,逸士骑驴,壮士跨马,人来车往,熙熙攘攘。
码头停着一只狭长的画舫,亭楼兼备,金瓦玉栏。楼下五席,楼上三席。银杏兴冲冲地去问,回来道:“姑娘,咱们来迟了,画舫满席了。是等下一船,还是租那边的小船,请姑娘示下。”
绿萼道:“租小船也好,不但自在,而且只要一两百钱。只是席面不大好。”
我笑道:“无妨,你们两个做主,不必问我。”
银杏笑道:“既然姑娘和绿萼姐姐都无异议,那奴婢便去租一条小船来。”于是我和绿萼在柳树下站着。不一会儿,小船划到岸边。一位灰衣老人跳下船,将缆绳拴在木柱上。
我正要上船,忽听身后有一个陌生的声音道:“朱大人安好。”
许久没有听见有人唤我“朱大人”了,然而我早已不是“大人”,自也不必回头。他又唤了一声,绿萼终是忍不住咦了一声,回头道:“你是谁?”
那声音十分清朗:“都说朱大人已去了青州,不想在此相见。”
我这才转过身。但见此人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剑眉星目,神色冷毅。一身宝蓝色圆领袍,头戴乌纱幞头。为示尊重,我摘下覆面的轻纱,微微一笑道:“公子认得我?”
那人深深一揖,恭敬道:“在下裘玉郎。久仰芳名,如雷贯耳。”
我一怔:“原来是裘大人。恕玉机眼拙,玉机似乎从未见过大人。”
裘玉郎道:“姑母出殡时,在下在宫中见过大人。想是大人没有留意,或时间久远,大人忘记了。”
慎妃出殡已是近四年前的事情了,自那以后,裘玉郎应该没有机会接近内宫。匆匆一面,事隔数年,他依然记得如此清楚。甚至我以纱覆面,他也能认出来,其眼力远胜常人。心中不自觉地产生敬畏之意:“原来是故人,玉机惭愧。玉机早已不是女官,大人不可再以旧称相唤。”
裘玉郎立刻改口道:“请小姐恕在下唐突。”
我笑道:“不知大人有何指教?”
裘玉郎道:“不敢当。在下仰慕小姐已久,今日难得遇见,自然要来拜访。”
我问道:“听闻大人去了西北,是几时回京的?”
裘玉郎道:“在下已回京十来日了。”
我又道:“弘阳郡王殿下好么?”
不待裘玉郎回答,一个小厮跑了过来,躬身道:“大爷,船就要开了,单等大爷了。”裘玉郎听罢向我道:“这个说来话长。在下在那边画舫里订了一席,不知小姐可否赏脸一同游湖?”
画舫里男女老少,挤挤挨挨。只有二楼最前方的露台处,有一张空桌,占据了整个画舫最靠前、最敞亮的位置。我急于知道高曜的消息,于是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绿萼拉一拉我的袖子,向身后的小船一努嘴:“姑娘,咱们都付了订金了,船家也等了咱们好一会儿了。这会儿不去,那订金也要不回来。”
我笑道:“你上小船,跟着画舫。一会儿我们乘小船回来。银杏跟着我。”绿萼正要分辩,我已经拉着银杏的手随裘玉郎向码头走去。
来到舫上,分主宾坐定,画舫沿汴河向西逆流而上。两岸山野起伏,草木葱茏。越近东门,屋舍越密。众人凭窗笑谈,支颐观景。前方长长一道拱桥如虹跨越两岸,桥上人声鼎沸,笑语连绵。就在岸边不远处,有一个极大的院落,粉壁幽宅,庭院深深。墙外两株大杨树,枝叶婆娑,随风摇摆。树下两个小儿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在商量谁先爬上去。四周桅杆林立,卸了帆,只挂了小小一面三角彩旗,红绿蓝白,色色齐全。
裘玉郎亲自为我斟茶,笑道:“五年前,在下春试得意,原本只想在太学中做一个经学博士,却不想圣上将在下外放为蕲水县令。在下正在抑郁之时,得蒙开导,这才欣然往江南赴任。若非如此,焉有今日?”
西北出了这样大的事,两位郡王和一位亲王世子同时获罪,裘玉郎熟知内情。然而瞧他今日情状,虽称不上春风得意,却也轻松自如,可见形势真的转好。我略略放心,也不急着问,只笑道:“大人错了,那时开导令堂大人与尊夫人的是弘阳郡王殿下,并非玉机。”
裘玉郎笑道:“弘阳郡王当年只是八岁,若非小姐启蒙,如何能在家母与拙荆面前这般滔滔不绝?这一声谢,在下已亏欠已久。今日能得以美酒和美景略为酬报,心中不胜欢喜。”
我笑道:“不敢当。”
忽然眼前黑影一晃,原来是桥上的人用篮子向船中的游人放下小食,再钓上散钱。银杏摸出几枚铜钱换了两块用箬叶包裹的点心。裘玉郎的小厮乖觉地掏出一袋铜钱,将篮子从钩上取下,再将钱袋挂上。后面两桌吃不到点心,发出失望的嘘声。那小厮将整篮子点心都赠给银杏。银杏目视于我,见我不反对,便道谢收下。
裘玉郎甚为满意,笑道:“小姐放心,王爷在家中修养,身子无碍。只是心里不大舒服。”
我黯然叹息:“听说芸姑娘伤得很重。”
裘玉郎道:“芸姑娘容貌全毁,又断了一条腿,惨烈堪比当年从城墙上一跃而下的升平长公主。加之王爷自幼的乳母李嬷嬷惨死狱中,王爷恼怒非常。好在圣上已下旨将那奸污芸姑娘的狱吏凌迟,也算为芸姑娘讨回公道。”
我暗自冷笑:“对于女子来说,容貌已悔,清白已失,可说生不如死。”
裘玉郎道:“王爷已亲自求了圣上,封芸姑娘为佳人,入宗谱。圣上原本不允,见王爷有真情,也就准了。不过王爷毕竟年少,此事不宜张扬。”
当年绿萼曾道:“芸儿将来必是要跟随出王府的,怎么也能封个佳人。”言犹在耳,想不到竟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实现。我叹道:“‘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148],但愿芸姑娘从此以后再无灾厄。”
裘玉郎一怔,抚掌笑道:“‘眇能视,利幽人之贞。’[149]”
所谓“幽人”,可指藩邸潜龙。从裘玉郎口中说出,自然代指高曜。这话太露骨,我装作没有听见,只侧头赏景。
画舫正在穿过汴城东水门。不远处的陆路正东门城楼旁,一面白旗高高飘扬。日光在上散射成隐隐五色。河边城下,到处是歇脚的行人。南岸有一群闲人正观看角抵,猛然爆发出一阵齐整的叫好声,如渊龙唏嘘,响遏行云。
裘玉郎神色自若,接着道:“近来京中的传言,不知小姐听说了没有?”
我一奇:“玉机久不出门,不与京中往来,实在不知京中有何传言。”
裘玉郎道:“京中不知怎地,有谣言传出,说五月到六月之间,胭脂山出了王气。”
【第二十九节 皎皎白驹】
我心中一凛。这话绝不会从太史局传出,更不会从高思谊、高旸与高曜口中传出,那便只有一种可能。日光偏南,晒得我半边脸滚烫。我取出帕子按了按汗意,不动声色道:“大人知道,自古民间喜欢传这些图纬符谶、鬼神之说,大人何必当真。”
裘玉郎嘿的一声,眸光如星芒暴长,莫可逼视:“实不相瞒,在下在军中时,曾亲眼见过王气。只不过与京中所传,在日子上不大相同。京中有说一天的,有说三天的,也有说五天、七天、八九天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画舫正穿过水门瓮城,我的声音也显得虚冷而不真实:“既是真的出现过,想必是从自西北传回来的,并不出奇。”
裘玉郎笑道:“小姐不想知道这话是如何传出来的么?”
我笑道:“既然大人亲眼见过,这话不该问大人么?”
裘玉郎笑道:“古人云,‘门有倚祸,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而失’[150]。在下不敢胡言乱语。”
我摇头道:“若大人不知,玉机就更不知道了。”
裘玉郎道:“那在下便斗胆提点一二,也许小姐能想起来。在下离开军中之前,仿佛有宫里的特使来了西北。初时在下只是觉得他眼熟,仔细回想,这才记起,原来这位公公是太后身边的亲信内监。此事小姐知道么?”
我奇道:“太后身边的亲信,大人也能认出?”
裘玉郎坦然一笑:“姑母出殡时,在金水门候了许久,因此得以记住宫中许多人。小姐是一位,那公公也是一位。”
我赞许道:“大人过目不忘,好本事。”
裘玉郎道:“小姐可知道,太后身边的公公如何会去军中?”
我笑道:“玉机已是山野村妇,京中传言、宫中人事,都已是过眼云烟。大人所问非人。”
一进城中,河面陡然宽阔。南岸屋舍鳞次栉比,有亭台楼阁向北深入河中。太后是听了我的话,才派人往“事情的源头”去寻的。我不肯答,裘玉郎也不追问。然而他既这么问了,显是推测出了实情,至少已经对我起了疑心。
只听裘玉郎又道:“京中流言四起。幸而圣上没有处死昌平郡王和信王世子,不然百姓定然以为圣上囿于王气之说,出于私心,处死手足侄儿。”说着幽幽一叹,“失去民心,便不好了。”
我淡淡道:“失不失去民心,原也不在这上面。”
裘玉郎一怔,道:“不错。”
我笑道:“大人何不说些西北风光,边城民情,也好让玉机增长见识。流言谣传,还是少说为妙。”
裘玉郎笑道:“小姐所言甚是。其实在下回京后曾拟赋一篇,其中备述西北风光、边城民情、区区感怀。如若小姐不弃,在下回去便命人送去府上,请小姐拨冗一阅,慧笔雅正。”
我忙道:“玉机定当拜读。”
裘玉郎慷慨道:“此番西行,在下最为感慨的,便是我朝将士的英勇多智。可惜,在下天生不足,竟不足以从军。”这话与其说是暗恨自己身材矮小,倒不如说是自嘲。
我笑道:“北周名将李标,长不盈五尺,随周太祖南征北战。跨马运矛,冲锋陷阵,隐身鞍甲之中。敌人见之,皆曰‘避此小儿’。太祖赞道:‘但使胆决如此,何必须要八尺之躯也。’[151]”
裘玉郎大笑道:“在下堂堂男儿,实在不该如此自伤。多谢小姐金玉良言。”
画舫正从一段长得望不到边的笔直游廊下穿过,廊上士女相携而笑,凭栏远眺。前后都是船,一眼望不到头。我起身站在栏杆边张望,只见绿萼所乘坐的小船就在我的左后。我向她招一招手,淡然笑道:“不敢当。秋高气爽,你我还是赏景为妙。”
这问题似曾相识,仿佛每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惮人惧,不怕人怨,只恐人憎。然则他们何曾真正怕过?我毫不犹豫道:“玉机一家能有今日,全是殿下所赐。玉机对殿下,只有感激,从无憎恨。”
熙平笑道:“玉机果然未改初心。也罢,你歇息一阵也好,省得在宫里煎熬,反而早早丢了小命。才刚是孤太浮躁,不该责怪你。”
她一日三致歉,想来也是出自娘胎头一遭:“玉机与殿下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好好说话了,如此坦诚相对。父亲见了,也会欣慰的。”
熙平一怔,目光柔如澄塘秋水,她伸手抚着父亲的墓碑,叹息道:“好……”
我屈膝道:“殿下既不随玉机回去用膳,只管多陪父亲一阵。玉机告退。”等了一会儿,熙平始终没有回头。于是我退到路边,转身向银杏走去。
银杏上前扶着我,抬眼看我的面色,不禁问道:“姑娘很难过么?”
我一怔,忙拂去眼角的泪意。原来天空还是这样高远,阳光还是这样澄澈,我的人生还是这样无所事事。刚才那个人,我当有很长时间见不到了——也许是今生今世。我笑道:“我是高兴。我听见平安的消息,大家都还活着。”
银杏笑道:“那就好,这样姑娘回青州便无牵无挂了。”
我驻足,抚着她双丫髻上一朵不知名的紫色小野花,微笑道:“其实你很能干,你若愿意,我可以荐你入宫服侍婉妃娘娘,娘娘一定会倚重你。这也是你的夙愿。咱们在青州,可能永远都不回京城了,你要想好。”
银杏道:“奴婢只想像绿萼姐姐一样跟随二小姐,不想入宫服侍大小姐。”
我笑道:“我没有什么好处给你。”
银杏道:“能服侍二小姐,便是最大的好处。”
回首望去,慧珠默然站在熙平的身后。熙平肩头微颤,似是哭泣。我心中酸楚,复又一暖:“那你也随绿萼唤我‘姑娘’好了,‘二小姐’三个字,我还是有些听不惯。”
不久,朱云派人捎信回来,说他已经到了东明县,两天后便可到达仁和屯。自我辞官,一直隐居,还从未出去游玩过。想起京城繁华不可再见,不免怅然。
银杏笑道:“姑娘就去城里逛逛。只要换身衣裳,以轻纱遮面,谁能认得出来?”绿萼也附和道:“听说汴河上有大画舫从城中穿过,买他一席酒菜,顺带游一回河。咱们就坐在船里,又不上岸,想来不妨事。秋天游河,比踏春有趣。”
我知道她俩在村中闷了一个多月,早不耐烦,也不忍扫兴:“你们两个谁去打听一下,画舫在何处停靠,又经过何处,席面所费多少。打听好了,咱们就去。”
绿萼笑道:“奴婢早就打听好了。那画舫中有八席,一席五百钱,从东边水门外的码头上船,逆流而上,出西边水门下船。若不肯下船,就再付一席的酒钱,还在东门外下船。”
我故意道:“一两银子游两回合,有些贵。”
绿萼娇声道:“姑娘就去吧。有银杏妹妹在,还怕挣不回这一两银子么?”
我笑道:“也罢。钱都在你们手中,由得你们花去。”银杏和绿萼相视而笑,欢喜得险些跳起来。第二日,我们三人起个大早,乘车向南来到汴河边离东门最近的一个码头。
竹篱在汴河北岸平坦的草地上圈起一大片空地,供游客停车歇马。篱下生满了明黄色的小菊花,周遭几株垂柳犹带着夏日的深翠。不远处有个竹篷白墙的小酒棚,一个深目高鼻的蓝衣胡女正当垆卖酒,满脸妍媚的笑意。河心有一艘三桅大帆船,船中有人相对饮酒,临风赋诗。一艘独桅篷船跟在后面,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坐在船篷上,手中拿着一枝柳条。柳条高高扬起,鞭策船工奋力追赶前面的大帆船。南北两岸,逸士骑驴,壮士跨马,人来车往,熙熙攘攘。
码头停着一只狭长的画舫,亭楼兼备,金瓦玉栏。楼下五席,楼上三席。银杏兴冲冲地去问,回来道:“姑娘,咱们来迟了,画舫满席了。是等下一船,还是租那边的小船,请姑娘示下。”
绿萼道:“租小船也好,不但自在,而且只要一两百钱。只是席面不大好。”
我笑道:“无妨,你们两个做主,不必问我。”
银杏笑道:“既然姑娘和绿萼姐姐都无异议,那奴婢便去租一条小船来。”于是我和绿萼在柳树下站着。不一会儿,小船划到岸边。一位灰衣老人跳下船,将缆绳拴在木柱上。
我正要上船,忽听身后有一个陌生的声音道:“朱大人安好。”
许久没有听见有人唤我“朱大人”了,然而我早已不是“大人”,自也不必回头。他又唤了一声,绿萼终是忍不住咦了一声,回头道:“你是谁?”
那声音十分清朗:“都说朱大人已去了青州,不想在此相见。”
我这才转过身。但见此人身材矮小,肤色黝黑,剑眉星目,神色冷毅。一身宝蓝色圆领袍,头戴乌纱幞头。为示尊重,我摘下覆面的轻纱,微微一笑道:“公子认得我?”
那人深深一揖,恭敬道:“在下裘玉郎。久仰芳名,如雷贯耳。”
我一怔:“原来是裘大人。恕玉机眼拙,玉机似乎从未见过大人。”
裘玉郎道:“姑母出殡时,在下在宫中见过大人。想是大人没有留意,或时间久远,大人忘记了。”
慎妃出殡已是近四年前的事情了,自那以后,裘玉郎应该没有机会接近内宫。匆匆一面,事隔数年,他依然记得如此清楚。甚至我以纱覆面,他也能认出来,其眼力远胜常人。心中不自觉地产生敬畏之意:“原来是故人,玉机惭愧。玉机早已不是女官,大人不可再以旧称相唤。”
裘玉郎立刻改口道:“请小姐恕在下唐突。”
我笑道:“不知大人有何指教?”
裘玉郎道:“不敢当。在下仰慕小姐已久,今日难得遇见,自然要来拜访。”
我问道:“听闻大人去了西北,是几时回京的?”
裘玉郎道:“在下已回京十来日了。”
我又道:“弘阳郡王殿下好么?”
不待裘玉郎回答,一个小厮跑了过来,躬身道:“大爷,船就要开了,单等大爷了。”裘玉郎听罢向我道:“这个说来话长。在下在那边画舫里订了一席,不知小姐可否赏脸一同游湖?”
画舫里男女老少,挤挤挨挨。只有二楼最前方的露台处,有一张空桌,占据了整个画舫最靠前、最敞亮的位置。我急于知道高曜的消息,于是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绿萼拉一拉我的袖子,向身后的小船一努嘴:“姑娘,咱们都付了订金了,船家也等了咱们好一会儿了。这会儿不去,那订金也要不回来。”
我笑道:“你上小船,跟着画舫。一会儿我们乘小船回来。银杏跟着我。”绿萼正要分辩,我已经拉着银杏的手随裘玉郎向码头走去。
来到舫上,分主宾坐定,画舫沿汴河向西逆流而上。两岸山野起伏,草木葱茏。越近东门,屋舍越密。众人凭窗笑谈,支颐观景。前方长长一道拱桥如虹跨越两岸,桥上人声鼎沸,笑语连绵。就在岸边不远处,有一个极大的院落,粉壁幽宅,庭院深深。墙外两株大杨树,枝叶婆娑,随风摇摆。树下两个小儿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在商量谁先爬上去。四周桅杆林立,卸了帆,只挂了小小一面三角彩旗,红绿蓝白,色色齐全。
裘玉郎亲自为我斟茶,笑道:“五年前,在下春试得意,原本只想在太学中做一个经学博士,却不想圣上将在下外放为蕲水县令。在下正在抑郁之时,得蒙开导,这才欣然往江南赴任。若非如此,焉有今日?”
西北出了这样大的事,两位郡王和一位亲王世子同时获罪,裘玉郎熟知内情。然而瞧他今日情状,虽称不上春风得意,却也轻松自如,可见形势真的转好。我略略放心,也不急着问,只笑道:“大人错了,那时开导令堂大人与尊夫人的是弘阳郡王殿下,并非玉机。”
裘玉郎笑道:“弘阳郡王当年只是八岁,若非小姐启蒙,如何能在家母与拙荆面前这般滔滔不绝?这一声谢,在下已亏欠已久。今日能得以美酒和美景略为酬报,心中不胜欢喜。”
我笑道:“不敢当。”
忽然眼前黑影一晃,原来是桥上的人用篮子向船中的游人放下小食,再钓上散钱。银杏摸出几枚铜钱换了两块用箬叶包裹的点心。裘玉郎的小厮乖觉地掏出一袋铜钱,将篮子从钩上取下,再将钱袋挂上。后面两桌吃不到点心,发出失望的嘘声。那小厮将整篮子点心都赠给银杏。银杏目视于我,见我不反对,便道谢收下。
裘玉郎甚为满意,笑道:“小姐放心,王爷在家中修养,身子无碍。只是心里不大舒服。”
我黯然叹息:“听说芸姑娘伤得很重。”
裘玉郎道:“芸姑娘容貌全毁,又断了一条腿,惨烈堪比当年从城墙上一跃而下的升平长公主。加之王爷自幼的乳母李嬷嬷惨死狱中,王爷恼怒非常。好在圣上已下旨将那奸污芸姑娘的狱吏凌迟,也算为芸姑娘讨回公道。”
我暗自冷笑:“对于女子来说,容貌已悔,清白已失,可说生不如死。”
裘玉郎道:“王爷已亲自求了圣上,封芸姑娘为佳人,入宗谱。圣上原本不允,见王爷有真情,也就准了。不过王爷毕竟年少,此事不宜张扬。”
当年绿萼曾道:“芸儿将来必是要跟随出王府的,怎么也能封个佳人。”言犹在耳,想不到竟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实现。我叹道:“‘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148],但愿芸姑娘从此以后再无灾厄。”
裘玉郎一怔,抚掌笑道:“‘眇能视,利幽人之贞。’[149]”
所谓“幽人”,可指藩邸潜龙。从裘玉郎口中说出,自然代指高曜。这话太露骨,我装作没有听见,只侧头赏景。
画舫正在穿过汴城东水门。不远处的陆路正东门城楼旁,一面白旗高高飘扬。日光在上散射成隐隐五色。河边城下,到处是歇脚的行人。南岸有一群闲人正观看角抵,猛然爆发出一阵齐整的叫好声,如渊龙唏嘘,响遏行云。
裘玉郎神色自若,接着道:“近来京中的传言,不知小姐听说了没有?”
我一奇:“玉机久不出门,不与京中往来,实在不知京中有何传言。”
裘玉郎道:“京中不知怎地,有谣言传出,说五月到六月之间,胭脂山出了王气。”
【第二十九节 皎皎白驹】
我心中一凛。这话绝不会从太史局传出,更不会从高思谊、高旸与高曜口中传出,那便只有一种可能。日光偏南,晒得我半边脸滚烫。我取出帕子按了按汗意,不动声色道:“大人知道,自古民间喜欢传这些图纬符谶、鬼神之说,大人何必当真。”
裘玉郎嘿的一声,眸光如星芒暴长,莫可逼视:“实不相瞒,在下在军中时,曾亲眼见过王气。只不过与京中所传,在日子上不大相同。京中有说一天的,有说三天的,也有说五天、七天、八九天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画舫正穿过水门瓮城,我的声音也显得虚冷而不真实:“既是真的出现过,想必是从自西北传回来的,并不出奇。”
裘玉郎笑道:“小姐不想知道这话是如何传出来的么?”
我笑道:“既然大人亲眼见过,这话不该问大人么?”
裘玉郎笑道:“古人云,‘门有倚祸,事不可不密,墙有伏寇,言不可而失’[150]。在下不敢胡言乱语。”
我摇头道:“若大人不知,玉机就更不知道了。”
裘玉郎道:“那在下便斗胆提点一二,也许小姐能想起来。在下离开军中之前,仿佛有宫里的特使来了西北。初时在下只是觉得他眼熟,仔细回想,这才记起,原来这位公公是太后身边的亲信内监。此事小姐知道么?”
我奇道:“太后身边的亲信,大人也能认出?”
裘玉郎坦然一笑:“姑母出殡时,在金水门候了许久,因此得以记住宫中许多人。小姐是一位,那公公也是一位。”
我赞许道:“大人过目不忘,好本事。”
裘玉郎道:“小姐可知道,太后身边的公公如何会去军中?”
我笑道:“玉机已是山野村妇,京中传言、宫中人事,都已是过眼云烟。大人所问非人。”
一进城中,河面陡然宽阔。南岸屋舍鳞次栉比,有亭台楼阁向北深入河中。太后是听了我的话,才派人往“事情的源头”去寻的。我不肯答,裘玉郎也不追问。然而他既这么问了,显是推测出了实情,至少已经对我起了疑心。
只听裘玉郎又道:“京中流言四起。幸而圣上没有处死昌平郡王和信王世子,不然百姓定然以为圣上囿于王气之说,出于私心,处死手足侄儿。”说着幽幽一叹,“失去民心,便不好了。”
我淡淡道:“失不失去民心,原也不在这上面。”
裘玉郎一怔,道:“不错。”
我笑道:“大人何不说些西北风光,边城民情,也好让玉机增长见识。流言谣传,还是少说为妙。”
裘玉郎笑道:“小姐所言甚是。其实在下回京后曾拟赋一篇,其中备述西北风光、边城民情、区区感怀。如若小姐不弃,在下回去便命人送去府上,请小姐拨冗一阅,慧笔雅正。”
我忙道:“玉机定当拜读。”
裘玉郎慷慨道:“此番西行,在下最为感慨的,便是我朝将士的英勇多智。可惜,在下天生不足,竟不足以从军。”这话与其说是暗恨自己身材矮小,倒不如说是自嘲。
我笑道:“北周名将李标,长不盈五尺,随周太祖南征北战。跨马运矛,冲锋陷阵,隐身鞍甲之中。敌人见之,皆曰‘避此小儿’。太祖赞道:‘但使胆决如此,何必须要八尺之躯也。’[151]”
裘玉郎大笑道:“在下堂堂男儿,实在不该如此自伤。多谢小姐金玉良言。”
画舫正从一段长得望不到边的笔直游廊下穿过,廊上士女相携而笑,凭栏远眺。前后都是船,一眼望不到头。我起身站在栏杆边张望,只见绿萼所乘坐的小船就在我的左后。我向她招一招手,淡然笑道:“不敢当。秋高气爽,你我还是赏景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