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泰山巍巍 淄水滔滔(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孙子传最新章节!
伟大、庄重,令人肃然起敬;美妙、动人,引人入胜;吉祥之山,赐人瑞福;美的天使,人人敬仰爱慕;能告诉人们怎样处世做人的哲学家,是亿万民众的良师益友。然而,泰山的灵气,主要并不表现在这诸多方面,而是表现在它以丰盛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文化名人,单春秋战国时期,循着泰山余脉向南寻去,就有尼山的孔丘、峄山的孟轲、蒙山的墨翟,还有孔子那诸多贤弟子,如颜回、曾参等;沿淄水向北,则有齐桓公、管仲、晏婴,及孙武、孙膑祖孙二人。倘若将巍巍泰山比作一位年高有德的老祖母,她有两只丰腴的乳房,左边的一只隆起,是山脉,用它喂养的儿女崇文;右边的一只凹陷,是河流,用它哺育的儿女尚武。这就不难看出,泰山的主要奉献,是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因此说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山系水之源,大山的乳汁汩汩奔突,涓涓汇聚,奔流而下,滚滚滔滔,这便是河流水系。泰山之阴,沂山背后,千谷万壑,汇集北流而成淄水。淄水滔滔,经齐都临淄北去,从乐安入小清河,斜身东北,注入渤海。这是齐国的一条大动脉,它和从这里入海的黄河,以及时水、女水等大大小小的河流,滋润了齐国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哺育了齐国一代接一代的英雄儿女,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齐文化,使它既丰厚而又独具特色。
尚武精神,是齐文化的主要特征。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外祖父吕尚(姜太公)为齐侯,赐给他“东至于海(渤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移陵(今沂水东移陵关),北至于无棣(今惠民北)”之地。并授予一些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左传》僖公四年),其封地膏腴千里,富渔盐之利。吕尚一到国,便采取“简其群臣礼,从其俗”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使国家发展迅速,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吞并了周围的三十多个国家。齐国本来就是东方大国,经桓公的经营、发展与扩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霸主。管仲治齐,不仅有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措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首先,实行寓兵于农,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士乡即农乡。平时士“食田”,战时农夫当兵,士当甲士和小军官。士乡中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设有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二千人为旅,旅有乡良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大国有三军,等等。这既是行政组织,又是军事编制。桓公与管仲认识到:国富理应兵强,兵强全赖国富。其次,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其中特别是让士不从事劳动,提供清净的环境,让他们讲学道艺,成为专业武士。第三,以甲兵赎罪。因为当时齐国甲兵(武器装备)不足,管仲便制定了以制造武器装备来减免罪行的制度,从而使齐国“甲兵大足”。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齐国不仅成为当时军事上的头等强国,而且形成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尚武精神。这尚武精神世代相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阴阳五行说,是齐文化的第二个特点。阴阳说和五行说,是两种以理论思维来掌握世界的哲学学说,它是在齐国产生和发育成长起来的哲学流派。齐人以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观察星象,制定历法,又用来解释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节气的更迭,日夜的往复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独具特点的伦理学说,是齐文化的第三个特点。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讲“仁”与“礼”,但又不将其放在首要地位;二是十分重视功利。
孔子称赞管仲仁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孔子最讲伦理,他既然这样赞扬管仲,可见管仲为人的品格和为政的德行都与仁道符合。一次,管仲答桓公之问说:“信也者,民信之;仁(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仁,严也;质信以让,礼也。”(《管子?小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可见齐文化伦理中的“仁”,与儒家大体相同,但在伦理学说中所处的地位,却并不相同,它不是像儒家那样,把“仁”放到首要地位。管仲认为,伦理道德,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他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富国强兵之上。
伟大、庄重,令人肃然起敬;美妙、动人,引人入胜;吉祥之山,赐人瑞福;美的天使,人人敬仰爱慕;能告诉人们怎样处世做人的哲学家,是亿万民众的良师益友。然而,泰山的灵气,主要并不表现在这诸多方面,而是表现在它以丰盛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文化名人,单春秋战国时期,循着泰山余脉向南寻去,就有尼山的孔丘、峄山的孟轲、蒙山的墨翟,还有孔子那诸多贤弟子,如颜回、曾参等;沿淄水向北,则有齐桓公、管仲、晏婴,及孙武、孙膑祖孙二人。倘若将巍巍泰山比作一位年高有德的老祖母,她有两只丰腴的乳房,左边的一只隆起,是山脉,用它喂养的儿女崇文;右边的一只凹陷,是河流,用它哺育的儿女尚武。这就不难看出,泰山的主要奉献,是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因此说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山系水之源,大山的乳汁汩汩奔突,涓涓汇聚,奔流而下,滚滚滔滔,这便是河流水系。泰山之阴,沂山背后,千谷万壑,汇集北流而成淄水。淄水滔滔,经齐都临淄北去,从乐安入小清河,斜身东北,注入渤海。这是齐国的一条大动脉,它和从这里入海的黄河,以及时水、女水等大大小小的河流,滋润了齐国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哺育了齐国一代接一代的英雄儿女,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齐文化,使它既丰厚而又独具特色。
尚武精神,是齐文化的主要特征。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外祖父吕尚(姜太公)为齐侯,赐给他“东至于海(渤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移陵(今沂水东移陵关),北至于无棣(今惠民北)”之地。并授予一些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左传》僖公四年),其封地膏腴千里,富渔盐之利。吕尚一到国,便采取“简其群臣礼,从其俗”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使国家发展迅速,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吞并了周围的三十多个国家。齐国本来就是东方大国,经桓公的经营、发展与扩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霸主。管仲治齐,不仅有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措施,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首先,实行寓兵于农,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士乡即农乡。平时士“食田”,战时农夫当兵,士当甲士和小军官。士乡中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设有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二千人为旅,旅有乡良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大国有三军,等等。这既是行政组织,又是军事编制。桓公与管仲认识到:国富理应兵强,兵强全赖国富。其次,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其中特别是让士不从事劳动,提供清净的环境,让他们讲学道艺,成为专业武士。第三,以甲兵赎罪。因为当时齐国甲兵(武器装备)不足,管仲便制定了以制造武器装备来减免罪行的制度,从而使齐国“甲兵大足”。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齐国不仅成为当时军事上的头等强国,而且形成了全国上上下下的尚武精神。这尚武精神世代相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阴阳五行说,是齐文化的第二个特点。阴阳说和五行说,是两种以理论思维来掌握世界的哲学学说,它是在齐国产生和发育成长起来的哲学流派。齐人以阴阳五行的观点来观察星象,制定历法,又用来解释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节气的更迭,日夜的往复等,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
独具特点的伦理学说,是齐文化的第三个特点。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既讲“仁”与“礼”,但又不将其放在首要地位;二是十分重视功利。
孔子称赞管仲仁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孔子最讲伦理,他既然这样赞扬管仲,可见管仲为人的品格和为政的德行都与仁道符合。一次,管仲答桓公之问说:“信也者,民信之;仁(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仁,严也;质信以让,礼也。”(《管子?小问》)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的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可见齐文化伦理中的“仁”,与儒家大体相同,但在伦理学说中所处的地位,却并不相同,它不是像儒家那样,把“仁”放到首要地位。管仲认为,伦理道德,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他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富国强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