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一切还是如愿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呆萌娇妻翻身记最新章节!
一切还是如愿了
妈妈急得要落泪、大嫂伤心得直落泪、婆婆难过得直落泪。
三个流泪的女人站在一起,一时之间,苏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让孩子来读书,她实在气不过去,凭什么一切都让她买单?可不让孩子来,良心似乎又说不过去,毕竟那只是个孩子。
苏妈妈抚着女儿的肩膀:“苏苏,你叔叔、你爸爸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出来,资助几个贫困学生。成成是程明的侄子,至亲骨肉,来求你帮个忙你都不肯,你还是苏家的女儿吗?我和你爸爸平时都是怎么教育你的,你怎么就这样不懂事?退一步海阔天高,何必事事如此计较?”
苏婶婶急忙插了一句嘴:“大嫂,这不是一码事。”
“怎么不是一码事?”苏妈妈打断了她,似乎还有点生气,“书玲,你不要再帮着苏苏讲话了。”女儿的态度如此坚决,与她们两个长辈的纵容不无关系。
苏婶婶只得叹了口气,大嫂怎么那样糊涂!有心再说两句,却看到三姑使来的眼色,又咽下了嘴边的话。
大嫂是个烂好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当初如果不是她帮着程明说好话,侄女的这门婚事也成不了。虽然说照顾孩子的感情是对的,但总不能就这样看着孩子往火炕里跳,何况今天,大嫂又亲手帮女儿挖了一个火炕?
苏妈妈还在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苏苏,当年你小舅、小姨都是在我们这里上的高中,你爸爸自己没吃的、没钱用,也要省下来送到学校给他们两个。后来考上大学,留在省城,一个当了老师、一个进了机关,现在他们哪个不感激你爸爸当年的拉扯之情?你爸爸有个什么事,他们能将自己的家扔了,从省城赶过来。再说了,你当初在省城上大学时,也没少在他们两家混吃混喝吧?你小姨怕冬天生冻疮,衣裳都是她拿回去洗去,更别提这几年给了你多少零花钱。”
苏婶婶真的忍不住再次开了口:“大嫂,当初他们两个也不是到这里借读,是自己考上的高中。我大哥也说过多次,之所以肯这样出力,还不是当年他下乡时,你家人将他当成个宝,就怕他受苦,他也是为了报恩!苏苏也是自己考上的大学……”
“报恩是报恩,但人心换人心,你不对人好,别人能对你好吗?”苏妈妈反问了一句,“书玲,你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比我懂,你一向不是就教人向善的吗?我记得苏家人资助贫困生,当初还是你的建议呢!自己的侄子,苏苏怎么就能不帮一把?”
苏婶婶这次是真的被说得无法开口了。话说得这样明,再讲下去,真的像是她不肯让程成来上学了。说到底,苏宛也只是她的侄女而矣,不是女儿。
苏宛看了一眼自己的妈妈:“婶婶是好心,而且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苏妈妈像被重击了一下。这孩子,从小很善良、很懂事,现在怎么变成铁石心肠?自己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程家人那样可怜巴巴地肯求,她就一点也不动容?
当然,程家人做事欠妥当,但孩子是无辜的,苏宛不该将自己对大人的不满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去。
程明坐到妻子身边,有气无力:“苏苏,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高中复读的事吗?”
苏宛的心被重击了一下。
那是一段想想都是泪的经历。第二次高考没考上,程明又不甘心就这样向命运低头,很想再复读一年,可是借读费存得不够,只得与妈妈一起步行十几里路,到城里的一个亲戚家借钱,虽然亲戚最终帮了忙,但亲戚老婆那难看的脸色他一辈子都记得。
“从那以后,就算再难我也不想去求人了。”当时程明是这样对她说的,“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农村人哪会找上门请亲戚帮忙?”
苏宛记得当时自己也是流了眼泪的,并答应过程明,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农村亲戚有事求到门口时,请她一定要笑脸相迎。可是,今天……她食言了,虽然食言的原因不在她。
“让孩子留下吧。”她长叹了口气。
苏婶婶与苏三姑都有点意外。但作为局外人,既然苏家母女都同意了,她们也不好多说什么。程家人则是喜出望外,程大嫂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恨不得让儿子立即给苏宛磕三个响头。
“苏苏,谢谢你,”程明这一次是真心诚意地感激。
程老太太长吁了口气,扑过来握住苏宛的手:“宛儿,我和乖乖,你可真好,这可算解决了程家的大难题了,祖宗有灵都会保佑你的。你放心,以后孩子来了全都我照应,不会让你多操一点心。”
于是一切雨过天晴。大家有意无意地都回避了一件事,借读费由谁出?
苏宛有心提一下,但看看笑呵呵地一家人,还有程明感激的目光,又咽下了嘴边的话。
反正她是没有钱的,而且也不会再向娘家借钱。这钱随便婆婆和程明他们怎么出,反正她不管,但是有一点,她会牢牢把住程明的工资和福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总要为孩子作一点打算。
程家老大夫妇这次来,本就没打算将孩子带回去,所以将孩子的东西都给带来了,两人自己也带了几身换洗衣裳,看样子是想要住几天的日子。
苏宛什么也不管,每天除了吃饭,绝不下楼。好在房子大,大家也都相安无事。在餐桌上听着程家人热火朝天地谈论孩子上学的事,她将自己当成局外人,什么也不问,虽然程明有好几次想将她拉进来讨论,都被她回避了。
上学显然不会如程家人原先预料的那样简单。
程明的同事很给力,很快便要来了一个指标。但人家同事可没想到程家人是不肯出钱的,所以在找指标时大包大揽,和对方说只要能上学,什么代价都可以。借读费现在可不是一万,而变成了一万五。本来就是,外地人要借读,价格当然会贵一些。
当程明垂头丧气地将这消息告诉家人时,程家人都傻了眼。
“这么多钱啊!”程老太太和程大嫂异口同声,相视一眼,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苏宛和程明。
苏宛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赶紧扒完饭上楼带孩子。
一切还是如愿了
妈妈急得要落泪、大嫂伤心得直落泪、婆婆难过得直落泪。
三个流泪的女人站在一起,一时之间,苏宛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让孩子来读书,她实在气不过去,凭什么一切都让她买单?可不让孩子来,良心似乎又说不过去,毕竟那只是个孩子。
苏妈妈抚着女儿的肩膀:“苏苏,你叔叔、你爸爸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出来,资助几个贫困学生。成成是程明的侄子,至亲骨肉,来求你帮个忙你都不肯,你还是苏家的女儿吗?我和你爸爸平时都是怎么教育你的,你怎么就这样不懂事?退一步海阔天高,何必事事如此计较?”
苏婶婶急忙插了一句嘴:“大嫂,这不是一码事。”
“怎么不是一码事?”苏妈妈打断了她,似乎还有点生气,“书玲,你不要再帮着苏苏讲话了。”女儿的态度如此坚决,与她们两个长辈的纵容不无关系。
苏婶婶只得叹了口气,大嫂怎么那样糊涂!有心再说两句,却看到三姑使来的眼色,又咽下了嘴边的话。
大嫂是个烂好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当初如果不是她帮着程明说好话,侄女的这门婚事也成不了。虽然说照顾孩子的感情是对的,但总不能就这样看着孩子往火炕里跳,何况今天,大嫂又亲手帮女儿挖了一个火炕?
苏妈妈还在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苏苏,当年你小舅、小姨都是在我们这里上的高中,你爸爸自己没吃的、没钱用,也要省下来送到学校给他们两个。后来考上大学,留在省城,一个当了老师、一个进了机关,现在他们哪个不感激你爸爸当年的拉扯之情?你爸爸有个什么事,他们能将自己的家扔了,从省城赶过来。再说了,你当初在省城上大学时,也没少在他们两家混吃混喝吧?你小姨怕冬天生冻疮,衣裳都是她拿回去洗去,更别提这几年给了你多少零花钱。”
苏婶婶真的忍不住再次开了口:“大嫂,当初他们两个也不是到这里借读,是自己考上的高中。我大哥也说过多次,之所以肯这样出力,还不是当年他下乡时,你家人将他当成个宝,就怕他受苦,他也是为了报恩!苏苏也是自己考上的大学……”
“报恩是报恩,但人心换人心,你不对人好,别人能对你好吗?”苏妈妈反问了一句,“书玲,你是当老师的,这个道理你比我懂,你一向不是就教人向善的吗?我记得苏家人资助贫困生,当初还是你的建议呢!自己的侄子,苏苏怎么就能不帮一把?”
苏婶婶这次是真的被说得无法开口了。话说得这样明,再讲下去,真的像是她不肯让程成来上学了。说到底,苏宛也只是她的侄女而矣,不是女儿。
苏宛看了一眼自己的妈妈:“婶婶是好心,而且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没想到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苏妈妈像被重击了一下。这孩子,从小很善良、很懂事,现在怎么变成铁石心肠?自己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程家人那样可怜巴巴地肯求,她就一点也不动容?
当然,程家人做事欠妥当,但孩子是无辜的,苏宛不该将自己对大人的不满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去。
程明坐到妻子身边,有气无力:“苏苏,你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高中复读的事吗?”
苏宛的心被重击了一下。
那是一段想想都是泪的经历。第二次高考没考上,程明又不甘心就这样向命运低头,很想再复读一年,可是借读费存得不够,只得与妈妈一起步行十几里路,到城里的一个亲戚家借钱,虽然亲戚最终帮了忙,但亲戚老婆那难看的脸色他一辈子都记得。
“从那以后,就算再难我也不想去求人了。”当时程明是这样对她说的,“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农村人哪会找上门请亲戚帮忙?”
苏宛记得当时自己也是流了眼泪的,并答应过程明,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农村亲戚有事求到门口时,请她一定要笑脸相迎。可是,今天……她食言了,虽然食言的原因不在她。
“让孩子留下吧。”她长叹了口气。
苏婶婶与苏三姑都有点意外。但作为局外人,既然苏家母女都同意了,她们也不好多说什么。程家人则是喜出望外,程大嫂都不知说什么好了,恨不得让儿子立即给苏宛磕三个响头。
“苏苏,谢谢你,”程明这一次是真心诚意地感激。
程老太太长吁了口气,扑过来握住苏宛的手:“宛儿,我和乖乖,你可真好,这可算解决了程家的大难题了,祖宗有灵都会保佑你的。你放心,以后孩子来了全都我照应,不会让你多操一点心。”
于是一切雨过天晴。大家有意无意地都回避了一件事,借读费由谁出?
苏宛有心提一下,但看看笑呵呵地一家人,还有程明感激的目光,又咽下了嘴边的话。
反正她是没有钱的,而且也不会再向娘家借钱。这钱随便婆婆和程明他们怎么出,反正她不管,但是有一点,她会牢牢把住程明的工资和福利。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总要为孩子作一点打算。
程家老大夫妇这次来,本就没打算将孩子带回去,所以将孩子的东西都给带来了,两人自己也带了几身换洗衣裳,看样子是想要住几天的日子。
苏宛什么也不管,每天除了吃饭,绝不下楼。好在房子大,大家也都相安无事。在餐桌上听着程家人热火朝天地谈论孩子上学的事,她将自己当成局外人,什么也不问,虽然程明有好几次想将她拉进来讨论,都被她回避了。
上学显然不会如程家人原先预料的那样简单。
程明的同事很给力,很快便要来了一个指标。但人家同事可没想到程家人是不肯出钱的,所以在找指标时大包大揽,和对方说只要能上学,什么代价都可以。借读费现在可不是一万,而变成了一万五。本来就是,外地人要借读,价格当然会贵一些。
当程明垂头丧气地将这消息告诉家人时,程家人都傻了眼。
“这么多钱啊!”程老太太和程大嫂异口同声,相视一眼,目光又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苏宛和程明。
苏宛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赶紧扒完饭上楼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