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军队整编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南国江山最新章节!
接连传来的捷报让淮南上下欢欣鼓舞,不过杨渥对这些却是早就有所预料,与历史上发生的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他并不感到有多兴奋。
青州那边,王茂章虽然与历史上一样大败朱友宁,但随着朱全忠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征讨,使得双方实力差距拉得太大,王茂章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产生奇迹,所以最终的失败依旧不可避免。
而李神福那边,随着成汭迅速败亡,荆襄原本的势力平衡被彻底打破,原本实力较弱的几个藩镇将会展开角逐。而如今淮南的势力还不能投放到那里去,只能看着当地势力的角逐。而按照历史的发展,最终崛起的应该还是马殷。
杨渥不知道成汭若是不亡的话对淮南是不是会更好些,但他知道,马殷的崛起却是对淮南最不利的局面。历史上,淮南最终未能统一南方,就是在钱镠和马殷这两处地方碰了壁。
与钱镠一样,马殷也是一心保境安民,他建立的楚国虽然进取不足,但自保却足够了,直到数十年后马殷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内发生内乱,南唐才趁机灭了楚国,不过没多久又被马楚的残余势力给赶了出来。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方的整体局势并没有发生大的偏差,淮南的主要敌人应该还是钱镠和马殷这两家。
当然,并不是说这两个捷报就没有什么好处,在李神福那边,随着成汭的败亡,杜洪的援军也就只有朱全忠派来的那支一万人的杂牌军,杨渥相信,以李神福的能力应该足够对付他。而一旦鄂州落入淮南手中,淮南就在长江上游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门户,依托这里,淮南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已经经营多年的淮北重镇寿州,淮南在战略安全上可以得到初步的保证。
而在王茂章那边,随着朱全忠的亲自上阵,他的主力也将彻底被王师范牵制住,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直到王师范被彻底消灭,杨渥将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内部的整合。
所以在捷报传来的第二天,杨渥便趁机公布了军队整编的具体计划,准备对全军进行调整。
按照计划上说的,杨渥将会派一批人前往各地对目前的淮南军队展开选拔,将那些精锐士兵挑选出来进行整合。为了配合选拔,杨渥专门制定了选拔标准,对士兵的年龄、身体状况、力量、武艺等等都做了规定,凡是年龄太小或者太老的,身体有残疾的,身高太矮的,力量不够的,武艺不熟的,射箭的准头太差的等等,只要是不符合标准的,都会编入州兵;而符合标准的精锐则会重新整编,按照军-师-卫-都-营的编制进行编组。
计划一出炉便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将领当即便跳出来表示反对,其激烈程度比之前徐温上书提出要搞军政分离时还要大。
这些反对者们大肆攻击着这份整编计划,有的认为如今正是战时,军队不宜作出太大调整,以免影响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有的认为杨渥的整编计划提出得太过草率,之前都没有和大家商量过;还有的干脆就在具体细节上做文章,专门寻找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过在众多反对者的声音中,也有许多支持的声音,而且这些支持者大多都是军中能力较强,功劳较多的将领。
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想建功立业,就必须有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杨渥的整编计划毫无疑问就能让淮南军队战斗力变得更强。
而那些反对者之所以反对,并不是说他们就看不到整编计划将会带来的好处,不过这些人或者是能力缺乏,依靠混资历得以提拔的,或者干脆就是降将出身,考虑到当时的具体局势才让他们担任高位。这些人早已失去了进取之意,只想着就这样得过且过下去,加上他们大多与杨渥没什么交情,所以担心整编之后会将他们手中的军队给整没了,自然会反对。
不过相对来说,支持整编计划的都是军中的一些实权将领,比如在广陵的秦裴、李德诚等,以及远在外地的台濛、李承嗣、王绾、张训、李简等人,甚至连远在军前的李神福在得知消息后也立即上了奏章表示欢迎。这些将领实际上早就觉得如今淮南的军制有不少问题了,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在得知消息后都选择了支持。
而在反对者那边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大,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将领却一个都没有,自然没法与支持者一方相对抗。
而接下来杨渥又趁机宣布将会成立枢密院和统兵司这两个衙门,那些不再负责领兵的将领可以安置到这两个衙门中去。
有了这个安排,那些反对者的声音进一步弱了下去,最终在那些军中实权人物的大力支持下,军队整编的计划被通过了,唯一存在疑点需要讨论的地方就是,按照的杨渥的选拔标准,只怕淮南军队能够通过考核的连一半都不到,需要降低标准。
对此杨渥的对策是制定一高一低两个标准,只要能通过较低的那个标准的士兵,就可以进入整编后的新军,称为正兵;而能通过较高标准的士兵则被称为上等兵,享受比正兵更高的待遇。
当然,所谓的低标准也只是相对于较高标准而言的,实际上并不算低,杨渥估计最后能通过低标准的士兵数量或许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淮南军队大约有二十万,最终能够通过选拔,编入新军的兵力或许只有十二万人左右;剩下的八万人,尚可一用的将被编入州兵,在地方各州担任守卫工作;而那些老弱病残较为严重的就只能退役了。
不久,那些前往各地负责选拔士兵的使者开始离开广陵,军队整编的事情正式开始。
而淮南上下除了继续议论尚未有定论的军政分离之策外,整编后的军队各级将领人选也成了大家议论的重点。
同样与前些日子徐温上书时的风平浪静不同,这一次在各级将领的人选上,众人表现的非常积极,而节度使府也变得车水马龙起来,整天都是前来拜访的将领们;也只有像台濛、秦裴等这些资历、威望、功劳等样样不缺,又与杨渥关系亲近的将领还能稳坐钓鱼台。
接连传来的捷报让淮南上下欢欣鼓舞,不过杨渥对这些却是早就有所预料,与历史上发生的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他并不感到有多兴奋。
青州那边,王茂章虽然与历史上一样大败朱友宁,但随着朱全忠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征讨,使得双方实力差距拉得太大,王茂章再怎么能打也不可能产生奇迹,所以最终的失败依旧不可避免。
而李神福那边,随着成汭迅速败亡,荆襄原本的势力平衡被彻底打破,原本实力较弱的几个藩镇将会展开角逐。而如今淮南的势力还不能投放到那里去,只能看着当地势力的角逐。而按照历史的发展,最终崛起的应该还是马殷。
杨渥不知道成汭若是不亡的话对淮南是不是会更好些,但他知道,马殷的崛起却是对淮南最不利的局面。历史上,淮南最终未能统一南方,就是在钱镠和马殷这两处地方碰了壁。
与钱镠一样,马殷也是一心保境安民,他建立的楚国虽然进取不足,但自保却足够了,直到数十年后马殷离世,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权内发生内乱,南唐才趁机灭了楚国,不过没多久又被马楚的残余势力给赶了出来。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方的整体局势并没有发生大的偏差,淮南的主要敌人应该还是钱镠和马殷这两家。
当然,并不是说这两个捷报就没有什么好处,在李神福那边,随着成汭的败亡,杜洪的援军也就只有朱全忠派来的那支一万人的杂牌军,杨渥相信,以李神福的能力应该足够对付他。而一旦鄂州落入淮南手中,淮南就在长江上游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门户,依托这里,淮南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已经经营多年的淮北重镇寿州,淮南在战略安全上可以得到初步的保证。
而在王茂章那边,随着朱全忠的亲自上阵,他的主力也将彻底被王师范牵制住,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直到王师范被彻底消灭,杨渥将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内部的整合。
所以在捷报传来的第二天,杨渥便趁机公布了军队整编的具体计划,准备对全军进行调整。
按照计划上说的,杨渥将会派一批人前往各地对目前的淮南军队展开选拔,将那些精锐士兵挑选出来进行整合。为了配合选拔,杨渥专门制定了选拔标准,对士兵的年龄、身体状况、力量、武艺等等都做了规定,凡是年龄太小或者太老的,身体有残疾的,身高太矮的,力量不够的,武艺不熟的,射箭的准头太差的等等,只要是不符合标准的,都会编入州兵;而符合标准的精锐则会重新整编,按照军-师-卫-都-营的编制进行编组。
计划一出炉便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将领当即便跳出来表示反对,其激烈程度比之前徐温上书提出要搞军政分离时还要大。
这些反对者们大肆攻击着这份整编计划,有的认为如今正是战时,军队不宜作出太大调整,以免影响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有的认为杨渥的整编计划提出得太过草率,之前都没有和大家商量过;还有的干脆就在具体细节上做文章,专门寻找计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过在众多反对者的声音中,也有许多支持的声音,而且这些支持者大多都是军中能力较强,功劳较多的将领。
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想建功立业,就必须有一支更加强大的军队,杨渥的整编计划毫无疑问就能让淮南军队战斗力变得更强。
而那些反对者之所以反对,并不是说他们就看不到整编计划将会带来的好处,不过这些人或者是能力缺乏,依靠混资历得以提拔的,或者干脆就是降将出身,考虑到当时的具体局势才让他们担任高位。这些人早已失去了进取之意,只想着就这样得过且过下去,加上他们大多与杨渥没什么交情,所以担心整编之后会将他们手中的军队给整没了,自然会反对。
不过相对来说,支持整编计划的都是军中的一些实权将领,比如在广陵的秦裴、李德诚等,以及远在外地的台濛、李承嗣、王绾、张训、李简等人,甚至连远在军前的李神福在得知消息后也立即上了奏章表示欢迎。这些将领实际上早就觉得如今淮南的军制有不少问题了,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在得知消息后都选择了支持。
而在反对者那边虽然反对的声音很大,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将领却一个都没有,自然没法与支持者一方相对抗。
而接下来杨渥又趁机宣布将会成立枢密院和统兵司这两个衙门,那些不再负责领兵的将领可以安置到这两个衙门中去。
有了这个安排,那些反对者的声音进一步弱了下去,最终在那些军中实权人物的大力支持下,军队整编的计划被通过了,唯一存在疑点需要讨论的地方就是,按照的杨渥的选拔标准,只怕淮南军队能够通过考核的连一半都不到,需要降低标准。
对此杨渥的对策是制定一高一低两个标准,只要能通过较低的那个标准的士兵,就可以进入整编后的新军,称为正兵;而能通过较高标准的士兵则被称为上等兵,享受比正兵更高的待遇。
当然,所谓的低标准也只是相对于较高标准而言的,实际上并不算低,杨渥估计最后能通过低标准的士兵数量或许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说整个淮南军队大约有二十万,最终能够通过选拔,编入新军的兵力或许只有十二万人左右;剩下的八万人,尚可一用的将被编入州兵,在地方各州担任守卫工作;而那些老弱病残较为严重的就只能退役了。
不久,那些前往各地负责选拔士兵的使者开始离开广陵,军队整编的事情正式开始。
而淮南上下除了继续议论尚未有定论的军政分离之策外,整编后的军队各级将领人选也成了大家议论的重点。
同样与前些日子徐温上书时的风平浪静不同,这一次在各级将领的人选上,众人表现的非常积极,而节度使府也变得车水马龙起来,整天都是前来拜访的将领们;也只有像台濛、秦裴等这些资历、威望、功劳等样样不缺,又与杨渥关系亲近的将领还能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