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举贤令与开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宗明天下最新章节!
接见完了杨载,允熥让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送杨载带着出使的团队出使满者伯夷国去了,路上找了一个千户的水师护送。
送一个小小的使臣出行允熥就不会出面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使臣干的事情还比较重要,但是也不值得允熥亲自出面送行。
允熥在杨载走了几日之后不久,就发布了《举贤令》,送到了全国每一个县城。
《举贤令》的内容是:朕初登大宝,不胜惶恐,然知人才为治国第一要务,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遂下此举贤令昭告天下文武百官,知民间有能治国用兵之人,举之朝廷,勿有所遗。
允熥下得这个举贤令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其中引用的一句话让在京的文官十分不安,就是‘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这句话。
倒不是这句话多不好,其实这句话很好,只是这句话出自曹操的《唯才是举令》。
曹操之所以一直不太得文人们的喜欢,除了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还有某些朝代的贬抑以外,还有就是曹操的思想与文人不同,尤其是儒家不同。
儒家是主张德在才之上的,认为无德有才之人造成的危害比无德无才的人还要大,也反对无德之人为官。而曹操则是唯才是举,自然不得文人们的喜欢。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的道理没有错,比如一个软骨头的人当了边关的镇守将军,敌军打过来马上就投降了,然后国家完蛋了。
但是问题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是很难的,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会怎样的。不要说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就是平时很有清名,对父母孝顺的人也未必不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突然变得无德,或者说暴露本性。
所以儒家的话有道理,但是不具备可执行性。
不管如何,允熥的《举贤令》是下发了,而曹操《唯才是举令》中儒家认为不合适的话允熥也没有引用,文官只能接受了。
允熥很期待《举贤令》会引来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他指明了不管是文是武都成,所以期待那些武艺高强的人或者自认为能带兵打仗的人,还有就是某些‘特异’人士。但是这个《举贤令》差不多得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地区才会有反响,允熥也急不得。
倒是有件事情很着急。允熥为此又将张晓东叫进了京城。幸亏金山卫的驻地与京城很近,不然还麻烦了。
张晓东本人对于允熥又把他叫进京城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马上赶到了京城。
允熥见到张晓东,也不废话,让他站起来之后就马上说道:“张卿,朕这次叫你进宫,是有件事情要与你说。就是测量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的事情。”
原来上次允熥召见张晓东,光顾着说让张晓东如何与满者伯夷国打仗的指导思想了,忘了让他侦测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了。
这个水文情况是非常要紧的,比如一只以航母为主力的舰队,结果行驶到了一片经常有大风暴的地方被敌人截住打仗,不就坏菜了?要是提前知道,就可以在航路上避免。
还有水的流向,哪个季节的风向,水深,有无礁石,哪里有小岛,小岛上有没有淡水等等,这些情况都是非常要紧的。万一哪里疏忽了就有可能造成一场大祸。
允熥之所以让张晓东率领着水师先出发,也是想着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当地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防止被满者伯夷国的水师阴了。
同时,允熥还要获得整个南洋地区的水文情况,以便于日后进一步的在南洋地区活动,所以允熥说的不是满者伯夷国附近海域的情况,而是整个南洋的4。
允熥同时还说道:“此外,朕已经决定水师舰队分为两队,一路从小琉球南下去吕宋,然后再去梭罗州,沿着梭罗州航行半圈,最后才到三佛齐。”
“另一路沿着海线到安南,从安南继续南下至暹罗,再继续南下至三佛齐。”
“这两路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否臣服我大明,都要侦查其情况,探知其人文地理,能探到什么就探到什么。”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接受任何尚未臣服我大明的番国的朝贡请求。”
张晓东听了这个话,心中一颤,但是并未说话,答应道:“是,陛下。”
允熥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还有,要是到了三佛齐,有人曾经去过西洋(印度洋)的,在打完与满者伯夷国的仗以后,派出船去西洋探查,看看能不能到达琐里或者西洋琐里。”琐里与西洋琐里是两个来大明朝贡的藩国,自称来自西洋,允熥根据记载判断他们应该是在印度或者锡兰岛,想确定一下。
然后允熥又说道:“若是找得到去过西洋的人,让派出的船队带上一些珍贵的东西去,若是到了琐里或者西洋琐里就赏赐给他们,并且可以接着他们愿意朝贡的使臣来大明。”
允熥的手很长时间内都是伸不到印度洋的,所以暂时对印度洋的藩国好一些。
允熥接着说道:“还有海盗。若是大明出去的海盗,愿意归顺大明的,可以一概赦免。”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你绝不能因为朕的话就罔顾危险,对于这些海盗都要加一份小心。这一路上要是有其他的水上的势力要袭扰你,全部消灭,不必留手。”允熥要让大明水师的威名一次就在南洋妇孺皆知。
张晓东一一答应着。
允熥之后说到了真正派兵的问题。允熥说道:“金山卫与观海卫上下,可是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允熥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出动金山卫与观海卫两个卫的水师南下。为了让张晓东指挥起来方便些,也是正好观海卫的指挥使病故了,于是暂时让张晓东兼任了观海卫的指挥使。
张晓东马上说道:“两个卫所上下,都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允熥赞许两句:“不错,不错,”然后说道:“那选个黄道吉日就出兵南下吧。等你统帅水师到了满者伯夷国,估计不管满者伯夷国是不是遵从朕的圣旨结果都已经出来了,你正好可以准备开战。”允熥虽然前边说的是不管是不是遵从圣旨,但是后边的话其实就是证明他已经认定了满者伯夷国不会遵从圣旨了。
张晓东当然是答应着:“是,陛下。”
允熥接着说道:“朕明日派遣总帅东莞伯何荣随同你一起去海边。多余的朕也不多说了。”
张晓东接着答应着。
这时允熥想起了之前过完年就已经派到了金山卫的薛熙冉,问道:“薛煕冉在金山卫表现如何?”
张晓东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薛熙冉的背景的,所以早有准备,闻言说道:“起禀陛下,薛指挥佥事虽然之前并无在水师为将的经历,但是却好像天生的擅长一般,在水师适应的极好,再经过了这一仗的历练,可以单独领兵了。”
张晓东当然是把薛熙冉拔高了说的,不过他说的也不是完全在扯淡。薛熙冉确实是在水师适应的不错,起码没怎么晕船;并且态度极好,丝毫没有国舅的架子。所以张晓东对他的感官不错,再加上薛熙冉确实是背景深厚值得结交,于是时常指导薛熙冉水战的要点。
允熥听了笑道:“你莫不是在哄着朕?”
张晓东马上说道:“臣岂敢欺瞒陛下!确实是薛指挥佥事十分出类拔萃,本卫上下都这样认为的。”
允熥心里想着让锦衣卫赶紧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再去探查一下张晓东有无说谎,不过表面上还是并未有怀疑张晓东的表现,又嘉勉了张晓东几句,让他下去了。
之后允熥又同时接见了花英与郑赐。
花英与郑赐是允熥暂时选定的左右相,但是之前允熥还并未见过他们二人,所以要见一见的。
不过其实允熥应该是见过花英的。花英正好在洪武二十五年允熥暂时管理兵部世职的承袭的时候跟着哥哥一起来办理承袭世职,当时允熥还骂了花荣一顿(第14章)。不过现在允熥已经完全给忘了。
允熥重点对他们说道:“三佛齐乃是海外藩国,世代从未归属于华夏所管,并且当地的百姓习俗又多与大明有区别,你们一定要注意当地问题的复杂,不要轻易的按照大明的惯例处理。”
花英与郑赐答应着。
允熥又叮嘱他们一定多重视现在主政三佛齐的汉人的意见。对于现在领头的梁道明,允熥打算让张晓东回来的时候带回京城,然后加封一个爵位。施进卿、郑伯可等人也都会以大明中央朝廷的名义加封爵位,然后让他们协助朱模管理三佛齐。
不过到底谁可以留在当地,谁得带回京城,还需要朱模、花英与郑赐等人亲自分辨,允熥远在京城做的决定未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所以并未把话说死。相信有着丰富扶夷经验的郑赐能够做出合适的判断。
然后允熥就让他们也退下了。
接见完了杨载,允熥让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送杨载带着出使的团队出使满者伯夷国去了,路上找了一个千户的水师护送。
送一个小小的使臣出行允熥就不会出面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使臣干的事情还比较重要,但是也不值得允熥亲自出面送行。
允熥在杨载走了几日之后不久,就发布了《举贤令》,送到了全国每一个县城。
《举贤令》的内容是:朕初登大宝,不胜惶恐,然知人才为治国第一要务,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遂下此举贤令昭告天下文武百官,知民间有能治国用兵之人,举之朝廷,勿有所遗。
允熥下得这个举贤令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其中引用的一句话让在京的文官十分不安,就是‘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这句话。
倒不是这句话多不好,其实这句话很好,只是这句话出自曹操的《唯才是举令》。
曹操之所以一直不太得文人们的喜欢,除了他的儿子曹丕篡汉,还有某些朝代的贬抑以外,还有就是曹操的思想与文人不同,尤其是儒家不同。
儒家是主张德在才之上的,认为无德有才之人造成的危害比无德无才的人还要大,也反对无德之人为官。而曹操则是唯才是举,自然不得文人们的喜欢。
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的道理没有错,比如一个软骨头的人当了边关的镇守将军,敌军打过来马上就投降了,然后国家完蛋了。
但是问题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是很难的,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会怎样的。不要说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就是平时很有清名,对父母孝顺的人也未必不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突然变得无德,或者说暴露本性。
所以儒家的话有道理,但是不具备可执行性。
不管如何,允熥的《举贤令》是下发了,而曹操《唯才是举令》中儒家认为不合适的话允熥也没有引用,文官只能接受了。
允熥很期待《举贤令》会引来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他指明了不管是文是武都成,所以期待那些武艺高强的人或者自认为能带兵打仗的人,还有就是某些‘特异’人士。但是这个《举贤令》差不多得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地区才会有反响,允熥也急不得。
倒是有件事情很着急。允熥为此又将张晓东叫进了京城。幸亏金山卫的驻地与京城很近,不然还麻烦了。
张晓东本人对于允熥又把他叫进京城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马上赶到了京城。
允熥见到张晓东,也不废话,让他站起来之后就马上说道:“张卿,朕这次叫你进宫,是有件事情要与你说。就是测量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的事情。”
原来上次允熥召见张晓东,光顾着说让张晓东如何与满者伯夷国打仗的指导思想了,忘了让他侦测南洋各地的水文情况了。
这个水文情况是非常要紧的,比如一只以航母为主力的舰队,结果行驶到了一片经常有大风暴的地方被敌人截住打仗,不就坏菜了?要是提前知道,就可以在航路上避免。
还有水的流向,哪个季节的风向,水深,有无礁石,哪里有小岛,小岛上有没有淡水等等,这些情况都是非常要紧的。万一哪里疏忽了就有可能造成一场大祸。
允熥之所以让张晓东率领着水师先出发,也是想着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当地附近海域的水文情况,防止被满者伯夷国的水师阴了。
同时,允熥还要获得整个南洋地区的水文情况,以便于日后进一步的在南洋地区活动,所以允熥说的不是满者伯夷国附近海域的情况,而是整个南洋的4。
允熥同时还说道:“此外,朕已经决定水师舰队分为两队,一路从小琉球南下去吕宋,然后再去梭罗州,沿着梭罗州航行半圈,最后才到三佛齐。”
“另一路沿着海线到安南,从安南继续南下至暹罗,再继续南下至三佛齐。”
“这两路上所有的国家,不论是否臣服我大明,都要侦查其情况,探知其人文地理,能探到什么就探到什么。”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接受任何尚未臣服我大明的番国的朝贡请求。”
张晓东听了这个话,心中一颤,但是并未说话,答应道:“是,陛下。”
允熥又想起了什么,说道:“还有,要是到了三佛齐,有人曾经去过西洋(印度洋)的,在打完与满者伯夷国的仗以后,派出船去西洋探查,看看能不能到达琐里或者西洋琐里。”琐里与西洋琐里是两个来大明朝贡的藩国,自称来自西洋,允熥根据记载判断他们应该是在印度或者锡兰岛,想确定一下。
然后允熥又说道:“若是找得到去过西洋的人,让派出的船队带上一些珍贵的东西去,若是到了琐里或者西洋琐里就赏赐给他们,并且可以接着他们愿意朝贡的使臣来大明。”
允熥的手很长时间内都是伸不到印度洋的,所以暂时对印度洋的藩国好一些。
允熥接着说道:“还有海盗。若是大明出去的海盗,愿意归顺大明的,可以一概赦免。”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你绝不能因为朕的话就罔顾危险,对于这些海盗都要加一份小心。这一路上要是有其他的水上的势力要袭扰你,全部消灭,不必留手。”允熥要让大明水师的威名一次就在南洋妇孺皆知。
张晓东一一答应着。
允熥之后说到了真正派兵的问题。允熥说道:“金山卫与观海卫上下,可是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允熥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出动金山卫与观海卫两个卫的水师南下。为了让张晓东指挥起来方便些,也是正好观海卫的指挥使病故了,于是暂时让张晓东兼任了观海卫的指挥使。
张晓东马上说道:“两个卫所上下,都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允熥赞许两句:“不错,不错,”然后说道:“那选个黄道吉日就出兵南下吧。等你统帅水师到了满者伯夷国,估计不管满者伯夷国是不是遵从朕的圣旨结果都已经出来了,你正好可以准备开战。”允熥虽然前边说的是不管是不是遵从圣旨,但是后边的话其实就是证明他已经认定了满者伯夷国不会遵从圣旨了。
张晓东当然是答应着:“是,陛下。”
允熥接着说道:“朕明日派遣总帅东莞伯何荣随同你一起去海边。多余的朕也不多说了。”
张晓东接着答应着。
这时允熥想起了之前过完年就已经派到了金山卫的薛熙冉,问道:“薛煕冉在金山卫表现如何?”
张晓东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薛熙冉的背景的,所以早有准备,闻言说道:“起禀陛下,薛指挥佥事虽然之前并无在水师为将的经历,但是却好像天生的擅长一般,在水师适应的极好,再经过了这一仗的历练,可以单独领兵了。”
张晓东当然是把薛熙冉拔高了说的,不过他说的也不是完全在扯淡。薛熙冉确实是在水师适应的不错,起码没怎么晕船;并且态度极好,丝毫没有国舅的架子。所以张晓东对他的感官不错,再加上薛熙冉确实是背景深厚值得结交,于是时常指导薛熙冉水战的要点。
允熥听了笑道:“你莫不是在哄着朕?”
张晓东马上说道:“臣岂敢欺瞒陛下!确实是薛指挥佥事十分出类拔萃,本卫上下都这样认为的。”
允熥心里想着让锦衣卫赶紧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再去探查一下张晓东有无说谎,不过表面上还是并未有怀疑张晓东的表现,又嘉勉了张晓东几句,让他下去了。
之后允熥又同时接见了花英与郑赐。
花英与郑赐是允熥暂时选定的左右相,但是之前允熥还并未见过他们二人,所以要见一见的。
不过其实允熥应该是见过花英的。花英正好在洪武二十五年允熥暂时管理兵部世职的承袭的时候跟着哥哥一起来办理承袭世职,当时允熥还骂了花荣一顿(第14章)。不过现在允熥已经完全给忘了。
允熥重点对他们说道:“三佛齐乃是海外藩国,世代从未归属于华夏所管,并且当地的百姓习俗又多与大明有区别,你们一定要注意当地问题的复杂,不要轻易的按照大明的惯例处理。”
花英与郑赐答应着。
允熥又叮嘱他们一定多重视现在主政三佛齐的汉人的意见。对于现在领头的梁道明,允熥打算让张晓东回来的时候带回京城,然后加封一个爵位。施进卿、郑伯可等人也都会以大明中央朝廷的名义加封爵位,然后让他们协助朱模管理三佛齐。
不过到底谁可以留在当地,谁得带回京城,还需要朱模、花英与郑赐等人亲自分辨,允熥远在京城做的决定未免有纸上谈兵的嫌疑,所以并未把话说死。相信有着丰富扶夷经验的郑赐能够做出合适的判断。
然后允熥就让他们也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