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你把他们当宝,我把他们当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残明最新章节!
唐王朱聿鐭一行离开桂林后,乘船顺漓江北上,在湘桂运河一段改陆路,到了湖广境内后再换水路,顺利抵挡衡阳。
和日渐成熟的隆武帝不同,朱聿鐭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人生经历比较简单,所以性格很单纯,虽然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有时候却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冲动,考虑问题不会拐弯,耳根子还软,所以才在年初的那场风波里,稀里糊涂的被吕大器当枪使,惹了一身骚。
四十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朱聿鐭和汪克凡正好相反。
像出笼的鸟儿一样,朱聿鐭离开桂林后心情一直不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让他感到新奇和有趣,因为很少出远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漓江的秀丽风景让他迷醉,大明的崭新变化让他兴奋。路过湘桂运河工地的时候,朱聿鐭甚至挽起袖子,亲自下到河滩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儿,虽然前后只挖了几锹土,却把民夫们感动得山呼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湘桂运河正在重修。
最近这两年,汪克凡的势力发展得飞快,财政收入蹭蹭地往上涨,但是随着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也更多,手里一直紧巴巴的,有些重要的工程项目一直拖着没有开工,比如湘桂运河就是其中之一。
湘桂运河又名灵渠。是连接广西和湖南,乃至于连接整个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水路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灵渠始建于秦朝。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但是运河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只要清淤河道,加固河堤就能恢复通航能力,经过测算,大约需要两万三千两白银的经费。
两万三千两?真的不算多。只要灵渠恢复通航能力,在运河上设一处钞关向过往商船征收厘金。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再往后就是净赚了。
两万三千两?汪克凡一开始真的拿不出来。楚军扩军的速度太快,两所兵工厂又是无底洞般的销金怪兽,最紧张的时候,他甚至被逼到去抢朝廷国库的地步。哪有“闲钱”修缮灵渠。
但是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等到东征开始后,汪克凡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朝廷这边不断给着粮饷,地方上的缙绅商贾纷纷捐资助战,楚军又在前方不断获得缴获,在敌占区就地征集钱粮,兵工厂的武器弹药也产销两旺。赚得盆满钵满……
汪克凡有钱之后,立刻回馈朝廷,由湖广方面独立出资修缮湘桂运河。唯一的条件就是运河修好后建一座钞关,所收厘金和隆武朝廷按七三比例分成。灵渠毕竟在广西境内,能插手进来就可以满意,再要吃独食就太贪心了。
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朱聿鐭不了解,也不关心。他就是喜欢这种百废待兴,生气勃勃的气氛。看到在自己的鼓舞下民夫们个个干劲十足,朱聿鐭就觉得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进入湖南之后,这种感觉和气氛就更加强烈,如果说广西桂林附近是百废待兴,湖南境内就是蒸蒸日上,更有活力和朝气,百姓军民的精神状态也更积极,更乐观,更自信……朱聿鐭虽然一直被圈养,但是这些年从北方逃到南方,从福州逃到广州再转到桂林,和外界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时候清军铁蹄所到之处,明军无不一触即溃,百姓们国破家亡,背土离乡,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悲观的气氛中,绝没有现在这种自信的状态。
“孤王以前读书,观屈原、王安石、张居正之事,以为祖宗之法万万不可轻变,如今看来,新政并非一无是处!”朱聿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对着马吉祥大发感慨:“哎!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当初我确实见识短浅……”
这个话题也太敏感了吧!就差再来一句“吕大器误我”,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也不能说破。马吉祥根本不敢接腔,跪下磕个头,呈上一份刚刚收到的谕旨。
“圣上有命,命焦琏率军先行,殿下与微臣拐去襄阳,另有一趟公干。”
襄阳清军主将沈永忠有意出降,隆武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接受他的条件,授予国公的爵位。
自从万历年间满清崛起,明清两军多年交战,满清的高官大将几乎没有向大明投降的,沈永忠的分量虽然轻了点,但是襄阳城中还有几千清军精锐,都是从辽东开始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为了千金买马骨,为了得到这支精锐部队,给沈永忠一个国公也是值得的。
唐王和马吉祥特意拐去襄阳,是为了安抚沈永忠和他手下的部队,哄着沈永忠把兵权交出来,乖乖去桂林养老。这也是学习满清的经验,把投降的主将送回朝廷圈养,重用他手下的部将,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更多的敌军会主动投降。
于是乎,唐王朱聿鐭的使节团临时改变行程,从衡阳继续坐船北上,焦琏则带着五千阳朔兵,押运粮饷辎重继续赶往江西。因为辎重部队走得慢,唐王朱聿鐭从襄阳拐回来后,在到达南京之前还能追上焦琏。
在前往襄阳的路上,朱聿鐭和马吉祥等人对着隆武帝的谕旨反复商议,该如何安抚沈永忠和他的部下,如何与堵胤锡、李过协调,尽量把这件差事办得圆满。除了兵不血刃拿下襄阳,除了善待沈永忠作为榜样,隆武帝还希望能把这支归降的清军抓在手里。
商量来商量去,朱聿鐭都觉得没有万全之策。拿下襄阳不难,善待沈永忠也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取得堵胤锡和李过的同意,把这支归降的清军顺利调走。要知道,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争抢胜利果实,而是把别人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往外硬抠。
虽然没有商量出个结果,行程却一点没耽误,他们很快就到了襄阳。出乎意料的是,沈永忠竟然已经投降,襄阳城也已经被楚军占领,询问之下才知道,就在几天前李过自作主张,假冒朝廷的名义答应沈永忠的条件,沈永忠随即开城出降。
“堵胤锡,李赤心,你们这是矫诏!”
朱聿鐭非常生气,对着堵胤锡和李过大发雷霆。(前文说过,隆武帝有给人改名的爱好,比如郑森被改成朱成功,比如李过被改成李赤心。)
堵胤锡很尴尬,也很委屈,却也无从辩解。一开始这件事李过完全是瞒着他做的,等他知道的时候早就木已成舟,为了稳住沈永忠和他的部下,堵胤锡不得已还得瞪着眼睛说瞎话,信誓旦旦的配合李过,现在被朱聿鐭责问,他也无话可说。
李过是个实在人,跪下再三向朱聿鐭请罪,声称事急从权才不得已这么做,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却没提汪克凡一个字。
“这个说法嘛,倒也有三分道理。”
朱聿鐭耳根子本来就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也不会摆王爷的架子,被李过一番话说得没了火气,打仗的时候当然不能墨守成规,所谓夜长梦多,如果一直拖到朝廷旨意送来,万一襄阳城中出现变化,就会坐失良机。
紧接着,李过最后一句话让他彻底转怒为喜,又惊又喜,喜出望外。
“这件事确是末将之错,该如何处置善后,全凭殿下吩咐。”
“真的哦?这可是你说的哦!”朱聿鐭上前两步,蹲下身子,和跪在地上的李过正好一般高,平视着他的眼睛:“我要把沈永忠和他手下的兵马都带走,行不行?”
李过刚一点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朱聿鐭就哈哈大笑,伸手把他扶了起来,突然间却脸色一变,转头看着堵胤锡,严肃地说道:“牧游先生(堵胤锡号牧游),兴国侯已经答应孤王了,你可不能再从中作梗……”
襄阳城虽然前后被围困几个月,但是没有发生激烈的攻防战,沈永忠手下的这支清军基本完整,有四千多人的兵力,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辽东皮岛时期就跟随沈志祥的老兵,算得上一支精锐部队。
所以,隆武把他们当成宝。
但是,汪克凡把他们当成草。
老兵未必就是好兵,沈永忠手下这些老兵,都是从明军叛到清军,再从清军叛到明军的老兵痞,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是手上沾了太多汉人的鲜血,想把他们融合进楚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这个原因,关键还是养不起他们,四千多人的部队一年要好几万两银子的开销,汪克凡没这个预算。与其收编这四千刚刚投降的清军,还不如对忠贞营进行扩编,要知道忠贞营现在还有三万多人的附属部队,一直没有解决楚军的编制。r655
唐王朱聿鐭一行离开桂林后,乘船顺漓江北上,在湘桂运河一段改陆路,到了湖广境内后再换水路,顺利抵挡衡阳。
和日渐成熟的隆武帝不同,朱聿鐭一直是个闲散王爷,人生经历比较简单,所以性格很单纯,虽然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有时候却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冲动,考虑问题不会拐弯,耳根子还软,所以才在年初的那场风波里,稀里糊涂的被吕大器当枪使,惹了一身骚。
四十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朱聿鐭和汪克凡正好相反。
像出笼的鸟儿一样,朱聿鐭离开桂林后心情一直不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让他感到新奇和有趣,因为很少出远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漓江的秀丽风景让他迷醉,大明的崭新变化让他兴奋。路过湘桂运河工地的时候,朱聿鐭甚至挽起袖子,亲自下到河滩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儿,虽然前后只挖了几锹土,却把民夫们感动得山呼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湘桂运河正在重修。
最近这两年,汪克凡的势力发展得飞快,财政收入蹭蹭地往上涨,但是随着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也更多,手里一直紧巴巴的,有些重要的工程项目一直拖着没有开工,比如湘桂运河就是其中之一。
湘桂运河又名灵渠。是连接广西和湖南,乃至于连接整个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水路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灵渠始建于秦朝。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但是运河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只要清淤河道,加固河堤就能恢复通航能力,经过测算,大约需要两万三千两白银的经费。
两万三千两?真的不算多。只要灵渠恢复通航能力,在运河上设一处钞关向过往商船征收厘金。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内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再往后就是净赚了。
两万三千两?汪克凡一开始真的拿不出来。楚军扩军的速度太快,两所兵工厂又是无底洞般的销金怪兽,最紧张的时候,他甚至被逼到去抢朝廷国库的地步。哪有“闲钱”修缮灵渠。
但是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等到东征开始后,汪克凡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朝廷这边不断给着粮饷,地方上的缙绅商贾纷纷捐资助战,楚军又在前方不断获得缴获,在敌占区就地征集钱粮,兵工厂的武器弹药也产销两旺。赚得盆满钵满……
汪克凡有钱之后,立刻回馈朝廷,由湖广方面独立出资修缮湘桂运河。唯一的条件就是运河修好后建一座钞关,所收厘金和隆武朝廷按七三比例分成。灵渠毕竟在广西境内,能插手进来就可以满意,再要吃独食就太贪心了。
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朱聿鐭不了解,也不关心。他就是喜欢这种百废待兴,生气勃勃的气氛。看到在自己的鼓舞下民夫们个个干劲十足,朱聿鐭就觉得非常开心,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进入湖南之后,这种感觉和气氛就更加强烈,如果说广西桂林附近是百废待兴,湖南境内就是蒸蒸日上,更有活力和朝气,百姓军民的精神状态也更积极,更乐观,更自信……朱聿鐭虽然一直被圈养,但是这些年从北方逃到南方,从福州逃到广州再转到桂林,和外界有过短暂的接触。那时候清军铁蹄所到之处,明军无不一触即溃,百姓们国破家亡,背土离乡,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悲观的气氛中,绝没有现在这种自信的状态。
“孤王以前读书,观屈原、王安石、张居正之事,以为祖宗之法万万不可轻变,如今看来,新政并非一无是处!”朱聿鐭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对着马吉祥大发感慨:“哎!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不我欺也,当初我确实见识短浅……”
这个话题也太敏感了吧!就差再来一句“吕大器误我”,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也不能说破。马吉祥根本不敢接腔,跪下磕个头,呈上一份刚刚收到的谕旨。
“圣上有命,命焦琏率军先行,殿下与微臣拐去襄阳,另有一趟公干。”
襄阳清军主将沈永忠有意出降,隆武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决定接受他的条件,授予国公的爵位。
自从万历年间满清崛起,明清两军多年交战,满清的高官大将几乎没有向大明投降的,沈永忠的分量虽然轻了点,但是襄阳城中还有几千清军精锐,都是从辽东开始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为了千金买马骨,为了得到这支精锐部队,给沈永忠一个国公也是值得的。
唐王和马吉祥特意拐去襄阳,是为了安抚沈永忠和他手下的部队,哄着沈永忠把兵权交出来,乖乖去桂林养老。这也是学习满清的经验,把投降的主将送回朝廷圈养,重用他手下的部将,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更多的敌军会主动投降。
于是乎,唐王朱聿鐭的使节团临时改变行程,从衡阳继续坐船北上,焦琏则带着五千阳朔兵,押运粮饷辎重继续赶往江西。因为辎重部队走得慢,唐王朱聿鐭从襄阳拐回来后,在到达南京之前还能追上焦琏。
在前往襄阳的路上,朱聿鐭和马吉祥等人对着隆武帝的谕旨反复商议,该如何安抚沈永忠和他的部下,如何与堵胤锡、李过协调,尽量把这件差事办得圆满。除了兵不血刃拿下襄阳,除了善待沈永忠作为榜样,隆武帝还希望能把这支归降的清军抓在手里。
商量来商量去,朱聿鐭都觉得没有万全之策。拿下襄阳不难,善待沈永忠也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取得堵胤锡和李过的同意,把这支归降的清军顺利调走。要知道,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争抢胜利果实,而是把别人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往外硬抠。
虽然没有商量出个结果,行程却一点没耽误,他们很快就到了襄阳。出乎意料的是,沈永忠竟然已经投降,襄阳城也已经被楚军占领,询问之下才知道,就在几天前李过自作主张,假冒朝廷的名义答应沈永忠的条件,沈永忠随即开城出降。
“堵胤锡,李赤心,你们这是矫诏!”
朱聿鐭非常生气,对着堵胤锡和李过大发雷霆。(前文说过,隆武帝有给人改名的爱好,比如郑森被改成朱成功,比如李过被改成李赤心。)
堵胤锡很尴尬,也很委屈,却也无从辩解。一开始这件事李过完全是瞒着他做的,等他知道的时候早就木已成舟,为了稳住沈永忠和他的部下,堵胤锡不得已还得瞪着眼睛说瞎话,信誓旦旦的配合李过,现在被朱聿鐭责问,他也无话可说。
李过是个实在人,跪下再三向朱聿鐭请罪,声称事急从权才不得已这么做,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却没提汪克凡一个字。
“这个说法嘛,倒也有三分道理。”
朱聿鐭耳根子本来就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也不会摆王爷的架子,被李过一番话说得没了火气,打仗的时候当然不能墨守成规,所谓夜长梦多,如果一直拖到朝廷旨意送来,万一襄阳城中出现变化,就会坐失良机。
紧接着,李过最后一句话让他彻底转怒为喜,又惊又喜,喜出望外。
“这件事确是末将之错,该如何处置善后,全凭殿下吩咐。”
“真的哦?这可是你说的哦!”朱聿鐭上前两步,蹲下身子,和跪在地上的李过正好一般高,平视着他的眼睛:“我要把沈永忠和他手下的兵马都带走,行不行?”
李过刚一点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朱聿鐭就哈哈大笑,伸手把他扶了起来,突然间却脸色一变,转头看着堵胤锡,严肃地说道:“牧游先生(堵胤锡号牧游),兴国侯已经答应孤王了,你可不能再从中作梗……”
襄阳城虽然前后被围困几个月,但是没有发生激烈的攻防战,沈永忠手下的这支清军基本完整,有四千多人的兵力,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辽东皮岛时期就跟随沈志祥的老兵,算得上一支精锐部队。
所以,隆武把他们当成宝。
但是,汪克凡把他们当成草。
老兵未必就是好兵,沈永忠手下这些老兵,都是从明军叛到清军,再从清军叛到明军的老兵痞,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是手上沾了太多汉人的鲜血,想把他们融合进楚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这个原因,关键还是养不起他们,四千多人的部队一年要好几万两银子的开销,汪克凡没这个预算。与其收编这四千刚刚投降的清军,还不如对忠贞营进行扩编,要知道忠贞营现在还有三万多人的附属部队,一直没有解决楚军的编制。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