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有趣的规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围棋梦最新章节!
“哦?对于我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说出来让我听听。”
方老面带笑容,他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李小强。由于接触的时间很多,方老对李小强也比较了解。他心里非常清楚,站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孩子,这位中国围棋的希望之星。他虽然话不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非常沉默寡言,在其他地方也很少与人发生争执。但只要说到围棋,他就会滔滔不绝。他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固执。
李小强和方老的争执,首先还是必须从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说起。
在两人的设想中,为了梳理明,清时代中国围棋的脉络。将划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明代的中前期,也就是俗称的“三大派时代”。第2阶段,那就是明末清初时代的围棋,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也是中古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第3个阶段,那自然是以黄范施为代表的中国古棋巅峰时期。第4个阶段,就准备介绍清( 代中末期一直到民国年间的中国古棋。到了这个年代,中古棋终于无可奈何的走向没落了。
要研究围棋历史的发展轨迹,那自然需要介绍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棋手。事实上,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重点就是介绍棋手。把棋谱读懂了,把这些有代表性的棋手介绍清楚了。一个时代的围棋,就可以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样的划分方法,是李小强提出来的。方老倒也不持异议。李小强提出这样的划分方法,并不是说他灵机一动。在那里想当然。因为李小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由于规则和玩法不同,中古棋和现代围棋,可以说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把中古棋当成一个独立体系。把从日本围棋取消“座子”制度开始,一直发展后来的现代围棋当成另外一个独立体系。当李小强仔细比较这两个体系之后。他突然发现,这两个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现代围棋。在世纪之交,现代围棋曾经出现了一个高峰,那就是韩国的李石佛。不管承不承认,有那么一段时间里,他确实达到了独步天下的地步。在“后李石佛时代”,整个世界棋坛的格局,曾经出现过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双雄并立。这几位围棋巨星。一前一后出现在世界棋坛上。
在中古棋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先是黄龙士独领,在几十年后,又出现范西屏和施襄夏这对绝代双骄。虽然时间的跨度更大一点,但整个棋坛由“单雄时代”到“双雄时代”过度。这样一个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类似,那也说明不了说明问题。仔细再看看之前的格局,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依然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棋坛在进入“李石佛时代”是什么格局呢?那当然是一个群雄并立的时代。以日本的“六超”为代表,再加上中国聂旋风以及韩国的曹燕子。这样一群人代表着一个年代的最高水平。
在中古棋中,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年代。在黄龙士横空出世以前,中国棋坛也是群星璀璨。代表人物是过百龄。盛大有,周懒予,汪汉年,汪幼清。周东侯等人。他们之间互不相让,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创造了当时中国棋坛的繁荣局面。
在这些国手当中,有一位棋手的地位极其特殊。李小强甚至认为。这位棋手起着非常关键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位大国手,就是一代宗师过百龄大前辈。
过百龄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2个部分。年轻时候的过百龄,是他争霸天下的时代。正是因为他击败了“京师派”的前辈国手林符卿。成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更重要的是,当过百龄名声大噪后,被公认为一品棋士。此后数十年间,南北棋手慕名不断接踵而至,向其挑战。过百龄欣然应战,且逢战必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无锡县志》载文称:
“天下之奕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国手林符卿。由于他输给了过百龄,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李小强倒是认为,这对林符卿有点不公平。他的围棋水平可能比过百龄低一点。但他作为一位前辈棋手,他当时没有避战,没有选择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注重名声的古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不仅如此,林符卿其实还很有个性。到了后世,关于“围棋上帝让几子”的说法在围棋界非常流行。而林符卿可能是1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棋手。他就曾经很明确的说过,假设真有“棋神”存在的话,估计也让不动他3个子。他的这个说法,先不管他算不算是狂妄,但至少说明他很有个性,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过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一生经历了2个朝代。而他的围棋生涯,好像也可以明显分为2个阶段。他的前半生,是在争霸天下,他的后半生呢?其实就在提携后进。著名的“过周十局”,也可能是围棋历史上第1个非常有名的十番棋。在这个十番棋中,过百龄输给了后辈棋手周懒予。下这个比赛的时候,过百龄的年龄其实很大了。根据他的江湖地位,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出战这个比赛。
李小强认为,过百龄在中国古棋中的地位,有点像日本的“不败之名人”秀哉。不过他的气度和胸襟,就不是秀哉能够与之相比的了。
现代围棋发展到了秀哉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围棋,可以称为“近代围棋”。而秀哉之后的围棋,才可以称为“现代围棋”。其实在中国古棋中,也可以把过百龄作为标志。从他这里开始,不仅朝代更迭了。中古棋的风格,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发生转变的。对于这个风格的转变,范西屏在他的《桃花泉弈谱》序中有过非常传神的描述:
“有明作者,皆浑而不尽,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而已。 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可谓盛矣。。。”
范西屏说的,其实就是围棋中的几重境界。说实话,关于围棋的“境界论”,无论是围棋圈内还是围棋圈外。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很多人天天把“境界”一词挂在嘴边。但说得如此精准,如此传神的,李小强还真的没有见过。
范棋圣说,明代的棋手。他们下棋很“正”,很注重基本功,所谓 “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围棋发展到明代,围棋基本功的累积已经有了。大家下棋的时候。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已经能够分得很清楚。当然,范棋圣认为这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境界还比较低。“皆浑而不尽”。
到了第2个层次,所谓“国初弈乐园诸公”,就是指过百龄到黄龙士这一辈的棋手。围棋发展到这个阶段,棋手的“境界”就已经提高了。已经能够“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了。下的是一种“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的围棋。
用现代的围棋来比较,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基本功很扎实。想要赢他一盘,那已经很不容易了。比如一位棋童从学棋开始,一直到职业初段。他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先不能来那些虚的,必须把围棋中实实在在的技术掌握好,他才能够继续进步。在这样一个阶段,可能没有多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个基本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后面很难进步。
如果能达到第2个层次呢?那可能就已经相当难对付了。李小强扪心自问,自己目前的水平,可能也只是处在这个层次上面。现在的自己,偶尔能够下出一些“怪怪奇奇”的招法。但这样一个层次,也仅仅是处在一个中级阶段。想成为一位顶尖高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什么是围棋的更高层次呢?范棋圣是这样描述的:
“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渺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
啧啧,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啊!李小强认为,古往今来,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棋手其实不多。屈指数来,绝对不会超过两位数。而这个境界,就是李小强努力的方向,是他渴望达到的目标。
从很多角度来看,过百龄和日本的秀哉是很相像的。他们在棋坛的地位很相像,都是“旧式围棋”的代表人物。他们面临的局面也很相像,好像都在迎接“新浪潮”的到来。不过在面对这种变化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
在面对一波又一波围棋新浪潮的时候,秀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这股新浪潮。而过百龄呢?他选择了主动投入这股新浪潮,并积极参与其中。
都是围棋界的前辈,李小强也无意说三道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其实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日本的秀哉虽然留下了一个“不败之名人”的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日本棋院刚成立不久,在棋院内部,其实是竖立了一座秀哉铜像的。而现在呢?这座铜像可能还是在日本棋院里,不过已经躺在某个杂物间蒙灰尘吧。
而过百龄呢,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同样不知道的是,绝大部分学过围棋的人。不管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只要你的水平达到业余初段以上,只要你看过围棋手筋方面的书,那么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过百龄留下的围棋教材。
没错,这就是有“手筋之源”称号的“官子谱”,这就是过百龄他们留给大家的财富。过百龄在对局之余。潜心撰写围棋著作,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名谱。在这其中,又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当然,过百龄编纂的官子谱已经看不到原貌了。现在大家能够看到的,是清代陶式玉版编纂的,但两者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在日本围棋界,官子谱同样很受重视,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都曾经系统解说过官子谱。在“原著”这一栏,都会加上过百龄的名字。
必须指出的是。说到“官子谱”,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讲述“官子”方面的书籍。在我国古代,所谓官子,可以简单理解为“官着”。在很多情况下,更可以把官子谱当成一部“手筋大全”。官子谱被称为“手筋之源”就是这个意思。研究“官着”,其实就是研究围棋中不变的那一部分,属于围棋基本功的那个范畴。说实话,哪怕是到了现在,官子谱都被当成是中级到高级过渡的首选教材。假设官子谱能通关。肯定就能达到业余高段水平。最保守的估计,一成网打到7d以上,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过百龄撰写的这几本书,其实就是一系列的围棋教材。这是一套非常系统。非常全面的围棋教材。在这其中,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也被认为是价值最高。说来好笑,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本书的难度最低。受众面最普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官子谱”的光芒掩盖了另外两本书。但是在当时,在中国古棋承前启后的那个年代。最被大家看重的,其实是过百龄的“三子谱”。
《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化,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十变。此书由林符卿、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幼清、盛大有六人审定,基本涵盖了这个年代的一流国手。校阅者更是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编这样一本书,俨然成为当时围棋界的一件盛事。
大家看到这个介绍,会有什么感受呢?没错,所谓的“三子谱”,其实就是当时围棋界的“高级教材”。因此过百龄需要非常慎重,他要找其他高手来帮他把关。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过百龄当时的地位,他起一个头,同时代的其他高手都非常给面子。无论是他的“老对手”林符卿,还是他的“新对手”周懒予。都在这份“编委”名单里。由此就可以看出过百龄的人格魅力。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严谨作风。他们这样编出来的书,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到了后世,围棋书籍当然多了很多。但其中真正的好书其实并不多。特别是有些“剪刀手”编出来的围棋教材,那更是相当的粗制滥造。
在这一系列丛书中,“官子谱”是低级教材。“三子谱”是高级教材。那么“四子谱”自然是中级教材。作为围棋教材,其中最低级的“官子谱”一直沿用到现在。适合于业余初段以上的棋友学习。如果学成的话,业余3段以上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折合成一成网的段位,那就是5d到7d的水平。说实话,这应该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那么学习了他们的“高级教材”,那又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李小强估计,可能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现代棋迷会很郁闷。在中国古代那些国手眼中,所谓的“三子谱”,就是写给他们让3个子水平看的。而四子谱,就是国手让4个子的水平。。。
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有点残酷吧!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棋迷不服气吧。说实话,这部分的业余棋迷还真的不要不服气。围棋到了顶尖水平,因为达到那个层次的棋手并不多。有些东西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在业余水平这个层次,你想简单的务务虚,你想依靠自己“更先进围棋理论“来赢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一个阶段。围棋其实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较量的,还是在围棋基本功这个层次上打转。
在围棋中,“务虚”的部分确实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个东西来赢棋,那是极其不靠谱的。例如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十番棋,古大力依靠自己的“大局”,依靠自己的境界领先了100多手棋。他仅仅是一个地方不注意,他仅仅忽略了李石头的一个组合拳,整个局势就瞬间崩溃。公平的说,李石头的那个组合拳很难吗?他的这个复杂程度,能和“当湖十局”那些极致手段相比吗?
李小强一直认为,要研究中国古棋的话,过百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棋手。他对围棋的贡献非常大。也就是从他开始,围棋才有了系统性。现在所谓的职业围棋,日本人建立的是一套外壳。而过百龄他们建立的,应该是一套内在的技术体系。
说完了过百龄,让我们继续往前看。到了这个阶段,大家依然会发现,在这两个围棋体系中,依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明代的围棋,也就是李小强他们现在研究的第1阶段。其实就是一个不停积累的过程。而日本围棋呢?从道策到秀哉,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阶段,日本围棋开始完善他们的“小目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大型定式。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围棋“三大定式”。而中国明代的围棋呢?其实也有这样一个过程。“金井栏”,“双飞燕”“大角图”,“大压梁”,“镇神头”,“倒垂莲”等等复杂定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完善的。有些定式的复杂程度,其实并不比“大斜千变”,“大雪崩”等等简单多少。
在中国明代的围棋中,其实也是高手名家辈出。在这其中,又以永嘉派的鲍一中,新安派的程汝亮,京师派的颜伦和李釜名气最大。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明朝的大名人王世贞评价这四个人虽然风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
“以当明第一一品无愧之”。
李小强和方老他们的研究,其实也就是围绕他们这几位最高水平棋手展开的。随带再介绍其他几位很有特点的棋手。例如“江都神童”方子振,“王爷棋手”朱玉亭等等棋手。
李小强和方老的争议,其实就出现在对这些棋手的评价上面。在方老的文章中,他认为明代中前期国手的水平还比较低。他们中的最高水平,可能也就勉强达到了职业低段水平。对于他这个判断,李小强是不同意的!
必须承认,方老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在他看来,自己的评价应该算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在某些地方,自己为了照顾李小强这个“古棋传人”的情绪。自己的评价还显得非常客气。
但是,方老的评价是真的很客观吗?他又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呢?
李小强看这方老,他微微一笑,在这一刻,他准备借助方老的文章,抛出自己的一套评判体系。就在这个时候,张志东也走进了这个房间。当他看到李小强的表情后。他和方老相视一笑。作为最熟悉李小强的几个人,张志东和方老都非常清楚。每当李小强露出这种表情的时候。他肯定又是在准备怎么“忽悠”了。
明知道李小强是准备“忽悠”自己,不过方老和张志东都毫不介意。与此相反,他们对李小强的话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静静的等待,等待着李小强怎么“忽悠”。(未完待续。。)
“哦?对于我的这个结论,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说出来让我听听。”
方老面带笑容,他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静静的看着面前的李小强。由于接触的时间很多,方老对李小强也比较了解。他心里非常清楚,站在自己对面的这个孩子,这位中国围棋的希望之星。他虽然话不多,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非常沉默寡言,在其他地方也很少与人发生争执。但只要说到围棋,他就会滔滔不绝。他对自己坚持的东西,有一种难以想象的固执。
李小强和方老的争执,首先还是必须从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说起。
在两人的设想中,为了梳理明,清时代中国围棋的脉络。将划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明代的中前期,也就是俗称的“三大派时代”。第2阶段,那就是明末清初时代的围棋,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代。也是中古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第3个阶段,那自然是以黄范施为代表的中国古棋巅峰时期。第4个阶段,就准备介绍清( 代中末期一直到民国年间的中国古棋。到了这个年代,中古棋终于无可奈何的走向没落了。
要研究围棋历史的发展轨迹,那自然需要介绍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棋手。事实上,两人合作的这篇大文章,重点就是介绍棋手。把棋谱读懂了,把这些有代表性的棋手介绍清楚了。一个时代的围棋,就可以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样的划分方法,是李小强提出来的。方老倒也不持异议。李小强提出这样的划分方法,并不是说他灵机一动。在那里想当然。因为李小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由于规则和玩法不同,中古棋和现代围棋,可以说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把中古棋当成一个独立体系。把从日本围棋取消“座子”制度开始,一直发展后来的现代围棋当成另外一个独立体系。当李小强仔细比较这两个体系之后。他突然发现,这两个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现代围棋。在世纪之交,现代围棋曾经出现了一个高峰,那就是韩国的李石佛。不管承不承认,有那么一段时间里,他确实达到了独步天下的地步。在“后李石佛时代”,整个世界棋坛的格局,曾经出现过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双雄并立。这几位围棋巨星。一前一后出现在世界棋坛上。
在中古棋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先是黄龙士独领,在几十年后,又出现范西屏和施襄夏这对绝代双骄。虽然时间的跨度更大一点,但整个棋坛由“单雄时代”到“双雄时代”过度。这样一个特征是非常相似的。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点类似,那也说明不了说明问题。仔细再看看之前的格局,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历史的发展。依然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棋坛在进入“李石佛时代”是什么格局呢?那当然是一个群雄并立的时代。以日本的“六超”为代表,再加上中国聂旋风以及韩国的曹燕子。这样一群人代表着一个年代的最高水平。
在中古棋中,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年代。在黄龙士横空出世以前,中国棋坛也是群星璀璨。代表人物是过百龄。盛大有,周懒予,汪汉年,汪幼清。周东侯等人。他们之间互不相让,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创造了当时中国棋坛的繁荣局面。
在这些国手当中,有一位棋手的地位极其特殊。李小强甚至认为。这位棋手起着非常关键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位大国手,就是一代宗师过百龄大前辈。
过百龄的一生,基本可以分为2个部分。年轻时候的过百龄,是他争霸天下的时代。正是因为他击败了“京师派”的前辈国手林符卿。成为新一代的武林盟主。更重要的是,当过百龄名声大噪后,被公认为一品棋士。此后数十年间,南北棋手慕名不断接踵而至,向其挑战。过百龄欣然应战,且逢战必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无锡县志》载文称:
“天下之奕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国手林符卿。由于他输给了过百龄,很多人对他评价不高。李小强倒是认为,这对林符卿有点不公平。他的围棋水平可能比过百龄低一点。但他作为一位前辈棋手,他当时没有避战,没有选择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注重名声的古代,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不仅如此,林符卿其实还很有个性。到了后世,关于“围棋上帝让几子”的说法在围棋界非常流行。而林符卿可能是1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棋手。他就曾经很明确的说过,假设真有“棋神”存在的话,估计也让不动他3个子。他的这个说法,先不管他算不算是狂妄,但至少说明他很有个性,不是一个虚伪的人。
过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一生经历了2个朝代。而他的围棋生涯,好像也可以明显分为2个阶段。他的前半生,是在争霸天下,他的后半生呢?其实就在提携后进。著名的“过周十局”,也可能是围棋历史上第1个非常有名的十番棋。在这个十番棋中,过百龄输给了后辈棋手周懒予。下这个比赛的时候,过百龄的年龄其实很大了。根据他的江湖地位,他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出战这个比赛。
李小强认为,过百龄在中国古棋中的地位,有点像日本的“不败之名人”秀哉。不过他的气度和胸襟,就不是秀哉能够与之相比的了。
现代围棋发展到了秀哉这里,其实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围棋,可以称为“近代围棋”。而秀哉之后的围棋,才可以称为“现代围棋”。其实在中国古棋中,也可以把过百龄作为标志。从他这里开始,不仅朝代更迭了。中古棋的风格,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发生转变的。对于这个风格的转变,范西屏在他的《桃花泉弈谱》序中有过非常传神的描述:
“有明作者,皆浑而不尽,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而已。 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可谓盛矣。。。”
范西屏说的,其实就是围棋中的几重境界。说实话,关于围棋的“境界论”,无论是围棋圈内还是围棋圈外。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有很多人天天把“境界”一词挂在嘴边。但说得如此精准,如此传神的,李小强还真的没有见过。
范棋圣说,明代的棋手。他们下棋很“正”,很注重基本功,所谓 “言先后,言虚实。言背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围棋发展到明代,围棋基本功的累积已经有了。大家下棋的时候。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已经能够分得很清楚。当然,范棋圣认为这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境界还比较低。“皆浑而不尽”。
到了第2个层次,所谓“国初弈乐园诸公”,就是指过百龄到黄龙士这一辈的棋手。围棋发展到这个阶段,棋手的“境界”就已经提高了。已经能够“先后之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了。下的是一种“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的围棋。
用现代的围棋来比较,一个人如果能够把围棋中的“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基本功很扎实。想要赢他一盘,那已经很不容易了。比如一位棋童从学棋开始,一直到职业初段。他最重要的工作,当然就是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先不能来那些虚的,必须把围棋中实实在在的技术掌握好,他才能够继续进步。在这样一个阶段,可能没有多少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个基本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否则后面很难进步。
如果能达到第2个层次呢?那可能就已经相当难对付了。李小强扪心自问,自己目前的水平,可能也只是处在这个层次上面。现在的自己,偶尔能够下出一些“怪怪奇奇”的招法。但这样一个层次,也仅仅是处在一个中级阶段。想成为一位顶尖高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什么是围棋的更高层次呢?范棋圣是这样描述的:
“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渺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
啧啧,这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啊!李小强认为,古往今来,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棋手其实不多。屈指数来,绝对不会超过两位数。而这个境界,就是李小强努力的方向,是他渴望达到的目标。
从很多角度来看,过百龄和日本的秀哉是很相像的。他们在棋坛的地位很相像,都是“旧式围棋”的代表人物。他们面临的局面也很相像,好像都在迎接“新浪潮”的到来。不过在面对这种变化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做法,就截然不同了。
在面对一波又一波围棋新浪潮的时候,秀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这股新浪潮。而过百龄呢?他选择了主动投入这股新浪潮,并积极参与其中。
都是围棋界的前辈,李小强也无意说三道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其实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日本的秀哉虽然留下了一个“不败之名人”的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日本棋院刚成立不久,在棋院内部,其实是竖立了一座秀哉铜像的。而现在呢?这座铜像可能还是在日本棋院里,不过已经躺在某个杂物间蒙灰尘吧。
而过百龄呢,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虚名。不过很多人可能同样不知道的是,绝大部分学过围棋的人。不管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只要你的水平达到业余初段以上,只要你看过围棋手筋方面的书,那么你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过百龄留下的围棋教材。
没错,这就是有“手筋之源”称号的“官子谱”,这就是过百龄他们留给大家的财富。过百龄在对局之余。潜心撰写围棋著作,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名谱。在这其中,又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当然,过百龄编纂的官子谱已经看不到原貌了。现在大家能够看到的,是清代陶式玉版编纂的,但两者之间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在日本围棋界,官子谱同样很受重视,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都曾经系统解说过官子谱。在“原著”这一栏,都会加上过百龄的名字。
必须指出的是。说到“官子谱”,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讲述“官子”方面的书籍。在我国古代,所谓官子,可以简单理解为“官着”。在很多情况下,更可以把官子谱当成一部“手筋大全”。官子谱被称为“手筋之源”就是这个意思。研究“官着”,其实就是研究围棋中不变的那一部分,属于围棋基本功的那个范畴。说实话,哪怕是到了现在,官子谱都被当成是中级到高级过渡的首选教材。假设官子谱能通关。肯定就能达到业余高段水平。最保守的估计,一成网打到7d以上,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过百龄撰写的这几本书,其实就是一系列的围棋教材。这是一套非常系统。非常全面的围棋教材。在这其中,以“官子谱”的名气最大。也被认为是价值最高。说来好笑,它之所以名气大,是因为这本书的难度最低。受众面最普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官子谱”的光芒掩盖了另外两本书。但是在当时,在中国古棋承前启后的那个年代。最被大家看重的,其实是过百龄的“三子谱”。
《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化,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十变。此书由林符卿、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幼清、盛大有六人审定,基本涵盖了这个年代的一流国手。校阅者更是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编这样一本书,俨然成为当时围棋界的一件盛事。
大家看到这个介绍,会有什么感受呢?没错,所谓的“三子谱”,其实就是当时围棋界的“高级教材”。因此过百龄需要非常慎重,他要找其他高手来帮他把关。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过百龄当时的地位,他起一个头,同时代的其他高手都非常给面子。无论是他的“老对手”林符卿,还是他的“新对手”周懒予。都在这份“编委”名单里。由此就可以看出过百龄的人格魅力。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这样一个细节里,其实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严谨作风。他们这样编出来的书,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到了后世,围棋书籍当然多了很多。但其中真正的好书其实并不多。特别是有些“剪刀手”编出来的围棋教材,那更是相当的粗制滥造。
在这一系列丛书中,“官子谱”是低级教材。“三子谱”是高级教材。那么“四子谱”自然是中级教材。作为围棋教材,其中最低级的“官子谱”一直沿用到现在。适合于业余初段以上的棋友学习。如果学成的话,业余3段以上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折合成一成网的段位,那就是5d到7d的水平。说实话,这应该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那么学习了他们的“高级教材”,那又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李小强估计,可能有很多自我感觉良好的现代棋迷会很郁闷。在中国古代那些国手眼中,所谓的“三子谱”,就是写给他们让3个子水平看的。而四子谱,就是国手让4个子的水平。。。
这样一个现实,可能有点残酷吧!肯定也有很大一部分棋迷不服气吧。说实话,这部分的业余棋迷还真的不要不服气。围棋到了顶尖水平,因为达到那个层次的棋手并不多。有些东西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在业余水平这个层次,你想简单的务务虚,你想依靠自己“更先进围棋理论“来赢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这样一个阶段。围棋其实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真正较量的,还是在围棋基本功这个层次上打转。
在围棋中,“务虚”的部分确实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个东西来赢棋,那是极其不靠谱的。例如古大力和李石头的十番棋,古大力依靠自己的“大局”,依靠自己的境界领先了100多手棋。他仅仅是一个地方不注意,他仅仅忽略了李石头的一个组合拳,整个局势就瞬间崩溃。公平的说,李石头的那个组合拳很难吗?他的这个复杂程度,能和“当湖十局”那些极致手段相比吗?
李小强一直认为,要研究中国古棋的话,过百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棋手。他对围棋的贡献非常大。也就是从他开始,围棋才有了系统性。现在所谓的职业围棋,日本人建立的是一套外壳。而过百龄他们建立的,应该是一套内在的技术体系。
说完了过百龄,让我们继续往前看。到了这个阶段,大家依然会发现,在这两个围棋体系中,依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明代的围棋,也就是李小强他们现在研究的第1阶段。其实就是一个不停积累的过程。而日本围棋呢?从道策到秀哉,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阶段,日本围棋开始完善他们的“小目体系”。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大型定式。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围棋“三大定式”。而中国明代的围棋呢?其实也有这样一个过程。“金井栏”,“双飞燕”“大角图”,“大压梁”,“镇神头”,“倒垂莲”等等复杂定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和完善的。有些定式的复杂程度,其实并不比“大斜千变”,“大雪崩”等等简单多少。
在中国明代的围棋中,其实也是高手名家辈出。在这其中,又以永嘉派的鲍一中,新安派的程汝亮,京师派的颜伦和李釜名气最大。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明朝的大名人王世贞评价这四个人虽然风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
“以当明第一一品无愧之”。
李小强和方老他们的研究,其实也就是围绕他们这几位最高水平棋手展开的。随带再介绍其他几位很有特点的棋手。例如“江都神童”方子振,“王爷棋手”朱玉亭等等棋手。
李小强和方老的争议,其实就出现在对这些棋手的评价上面。在方老的文章中,他认为明代中前期国手的水平还比较低。他们中的最高水平,可能也就勉强达到了职业低段水平。对于他这个判断,李小强是不同意的!
必须承认,方老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在他看来,自己的评价应该算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在某些地方,自己为了照顾李小强这个“古棋传人”的情绪。自己的评价还显得非常客气。
但是,方老的评价是真的很客观吗?他又有哪些地方没有注意到呢?
李小强看这方老,他微微一笑,在这一刻,他准备借助方老的文章,抛出自己的一套评判体系。就在这个时候,张志东也走进了这个房间。当他看到李小强的表情后。他和方老相视一笑。作为最熟悉李小强的几个人,张志东和方老都非常清楚。每当李小强露出这种表情的时候。他肯定又是在准备怎么“忽悠”了。
明知道李小强是准备“忽悠”自己,不过方老和张志东都毫不介意。与此相反,他们对李小强的话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静静的等待,等待着李小强怎么“忽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