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高尚”的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围棋梦最新章节!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李小强开始担当起记谱员的工作。“应氏杯”的规格很高,开幕式都是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李小强虽然也算是一位“大高手”了,不过担任这样的工作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种级别的比赛,记谱员一般有两个。这当然也是为了慎重起见。一盘正式的职业对局,往往需要一天才能够下完。棋手当然可以随时活动一下身体。如果只有一位记谱员的话,那这个工作就很难做了。就算他只是去了一趟洗手间,棋手对弈也不可能等他回来以后再落子。如果棋盘上多下了几手棋,他总不好意思开口询问别人吧。
重大比赛安排记谱员,除了记录棋谱以为,其实还有防止出现纠纷的意思。看过“棋魂”的棋友应该都对这样一个细节有点印象吧。最初的藤原佐为是日本的“宫廷棋手”,相当于贵族的围棋“家庭教师”。他之所以“转世”,就是受到了对手的陷害。这个细节估计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下棋就是下棋,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下一盘棋/ 怎么就能够被人家“陷害”呢?说实话,这其实和日本围棋规则的不完善有关。
日本的围棋规则采用的是“比目法”,用这样的规则计算胜负,那么在棋盘上吃过的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用日本规则下棋,在棋盘上提过的棋子是不能随便乱放的。必须把这些棋子单独放在一边,因为这在最后计算胜负的时候是用得上的。
一盘棋下完后,把所有的死子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然后加上你在棋盘上围的地盘,就是你的总“目数”。藤原佐为就是这样被别人陷害的,他吃过的子,被人家悄悄的“偷走”了,最后在计算胜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总目数”不够,导致赢棋变输。
说实话,不能怪藤原佐为太“笨”,这样都能被人家陷害。因为对一位有一定水平的棋手来说,用这种方法计算胜负完全是多此一举。只要有“提一个子等于2目”的概念,根本就不需要利用棋盘外边的东西,胜负在棋盘上就可以分辨出来。后来的中国规则采用“数子法”,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把所有的问题放在棋盘上解决,不仅简单,而且有效。
日本围棋规则大多是沿袭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那一套。就连藤原佐为受人陷害的这个细节。其实也有故事“原型”的,这个“故事原型”就发生在我国古代。有趣的是,在日本的“棋魂”中,藤原佐为悲剧了,而中国的这个故事原型,则充满了喜感。
在我国北宋年间,下围棋的风气也很盛。也有类似于藤原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翰林棋待诏”。宋朝就有这么一位围棋高手,他的水平很高。高到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胜负,让人摸不清他的底细。无论他和什么人下,他永远都只赢人家一个子。
平心而论,如果水平确实高一大截的话。要做到这样是不难的。朱元璋那个“胜棋楼”的故事是神话,在棋盘上用棋子摆出一个“万岁”的造型,这个太难,没有这个可能。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当年周小松和曾国藩下棋,他让曾国藩9个子,在棋盘上把曾国藩的棋分割成9块。每块棋都只是两眼做活。必须承认,这个故事可能也是假的,这样做的难度也太大了一点,基本没有可能。但是高手想控制胜负还是可以的,人家不想赢那么多,这个确实可以做到。当然,前提是水平必须高很多。
宋朝的这位“翰林棋待诏”就是这样一位棋手,他下棋永远只赢那么一点点,让人摸不清他的底。当然,碰到有的人他还是会输的,这个人就是皇帝,他陪皇帝下棋,那就盘盘都输,当然,他每盘棋同样也是只输一点点。无论什么情况,他永远都只输一个子。
这个皇帝就是宋朝的第2个皇帝赵光义。这个人的围棋水平是不错的,他不仅喜欢下围棋,据说他还曾经创造了不少死活题。有不少题目还流传至今。如果一个人能够创造围棋死活题了,那围棋水平肯定低不了。当然,这些题目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创造的?现在就不得而知了,完全可能是其他人创造的,以他的名义发表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来猜测的话,赵光义的围棋水平应该是不低的。这个应该比较靠谱。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这人有自知之明。说实话,围棋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一般都会有自知之明。例如赵光义和这位“棋待诏”下棋,别人永远只输给他一个子,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人家高。他应该是知道自己下不赢别人的,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
同样,下围棋的人都有一点好奇心,他知道人家的水平比自己高太多,但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呢?他就非常好奇了,因此总想去探一下人家的底。因此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再一次和那位“棋待诏”下棋的时候,他就“命令”人家必须赢自己。要说皇帝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摸底”而已。可那位“棋待诏”就有点抓狂了,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中,又陪皇帝下了一盘棋。
棋下完以后,结果和以前稍有不同,这盘棋居然下成了和局。赵光义大怒,认为这位“棋待诏”还是在阳奉阴违,犯了欺君之罪。因此命令侍卫把这人丢进边上的池塘里。开始这位“棋待诏”还不知道皇帝是来真的还是来假的。见周围的侍卫真的准备动手了,才吓得哇哇大叫:
“且慢且慢,这盘棋其实是我赢了。。。”
这位“棋待诏”摊开自己的手掌心,手中还藏有一个棋子。原来他把自己吃过的一个棋子藏起来了,这样在计算胜负的时候,就让自己少算了一目。因此这盘棋真正的结果,是他赢了皇帝一个子。赵光义于是哈哈大笑,认为他没有“欺君”。于是放过了这位“棋待诏”,不仅放过了他。还赐给他一个金花碗。当然,赵光义也知道自己探不到人家的底了,后来也很少找这位“棋待诏”下棋。
这个故事的原理和“棋魂”中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日本的故事是悲剧,而中国这个故事充满喜感。日本就一直沿用这样的围棋规则,计算胜负的时候一直也有这样的习惯,一直到现代。
在正常情况下,判断胜负是不用这么复杂的。绝大部分职业比赛,棋下完以后,对局者对最后的结果应该都是心知肚明。当然。如果棋特别微细,打劫和提过的棋子非常多,再加上用时紧张的话,职业高手也有可能无法立刻判断清楚胜负。在这个时候,记录下来的棋谱就非常重要了。这可能是最后判断胜负的依据。
特别是日韩的职业高手,如果对最后胜负有疑问的话,他们都习惯性先看一下棋谱。别看这些职业棋手是大高手,有时也会产生错觉的。日本一次“大三冠”的决赛,由林海峰先生对石田芳夫先生。石田先生一直是林先生的“苦手”。那次比赛也是这样。石田先生最终半目获胜,有趣的是,一直到终局以后,林先生点错了1目空。他还以为是自己赢了。就是裁判报出了结果,他还不敢相信。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动作,就是到处找棋子,以为自己吃过的一枚棋子被弄丢了。少算了自己一目棋。因此在桌子底下到处找。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总算是他的对手才最了解他。石田先生立刻在棋盘上一个地方指了一下:
“您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多算了1目棋?”
林先生仔细一看,还真的是自己产生了错觉。就在石田先生指出的那个地方,自己从一开始就多算了一目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觉察。石田先生能够很快发现问题,这是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围棋就是这样,围棋是“手谈”!那种通过棋子交流的感觉,只有真正的对手才能感知。对局室里当然还有其他人,能够真最快弄清楚情况的,往往都是对局者。
估计石田先生在对局中就会非常奇怪,明明是自己赢的棋,怎么对手会觉得他要赢呢?林先生的判断,他在对局中应该就可以感觉到的。因此他在赛后,可以立刻指出,林先生最可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到了后世,在国际比赛中,也由于这样的规则问题产生过几次争议。而出多半发生在韩国棋手身上。几次争议都是发生在预选赛上,因为比赛的级别比较低,棋谱记录可能不健全,也有可能根本没有记录。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说实话,只要发生这样的争议,问题基本上都是出在韩国棋手身上。
要说韩国对围棋最大的贡献,就是出了几位不世出的绝世天才,从曹燕子到李石佛,从刘昌赫到李石头。这些都是天赋卓绝的围棋高手啊。这也常常让李小强感到郁闷,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韩国怎么就出了这么多顶尖高手呢?真是没有天理。而在围棋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围棋文化方面,韩国的贡献几乎为零。他们太把围棋当做竞技了,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这肯定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事情。
按照李小强的本意,自己担任这个记谱员的工作,就当自己置身于围棋历史当中。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这样的氛围。以旁观者的身份,最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围棋大师们的比赛。无奈毕竟不是自己的对局,李小强始终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参与者,而绝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在对局室内,这样的念头不可遏制的在李小强心中增长。当然,这可能也是他唯一的收获。
在这盘比赛中,藤泽秀行发挥出色,大胜加藤正夫九段,顺利的进入了首届“应氏杯”的四强。
“哈哈,这样的四强结果,咱们中国人应该最有希望那冠军吧。。”
四强产生后,最高兴的就是应昌期老先生。的确,在刚刚产生的四强中,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除了藤泽秀行先生外,聂旋风击败赵治勋,顺利进入4强。林海峰先生击败江祝久,曹燕子击败小林光二,抢到另外两个四强名额。
由于林先生是代表台北市参加比赛的,因此在四强中非常巧,中国大陆一个,台湾一个,日本一个和韩国一个。作为这个年代的围棋最强国,日本居然只有藤泽秀行一位棋手进入四强。
在应老先生看来,藤泽秀行虽然很厉害,毕竟已经老了。他肯定要比其他超一流棋手好对付一点。至于韩国的曹燕子...在这个年代,是没有什么人把韩国围棋放在眼里的。
李小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韩国围棋终于要来了吧!无论如何,我是一定要阻止韩流肆虐的,不管能不能做到,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我保证!让我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吧。。。”
在这一刻,李小强突然觉着自己很“高尚”。(未完待续。。)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李小强开始担当起记谱员的工作。“应氏杯”的规格很高,开幕式都是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李小强虽然也算是一位“大高手”了,不过担任这样的工作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种级别的比赛,记谱员一般有两个。这当然也是为了慎重起见。一盘正式的职业对局,往往需要一天才能够下完。棋手当然可以随时活动一下身体。如果只有一位记谱员的话,那这个工作就很难做了。就算他只是去了一趟洗手间,棋手对弈也不可能等他回来以后再落子。如果棋盘上多下了几手棋,他总不好意思开口询问别人吧。
重大比赛安排记谱员,除了记录棋谱以为,其实还有防止出现纠纷的意思。看过“棋魂”的棋友应该都对这样一个细节有点印象吧。最初的藤原佐为是日本的“宫廷棋手”,相当于贵族的围棋“家庭教师”。他之所以“转世”,就是受到了对手的陷害。这个细节估计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下棋就是下棋,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下一盘棋/ 怎么就能够被人家“陷害”呢?说实话,这其实和日本围棋规则的不完善有关。
日本的围棋规则采用的是“比目法”,用这样的规则计算胜负,那么在棋盘上吃过的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用日本规则下棋,在棋盘上提过的棋子是不能随便乱放的。必须把这些棋子单独放在一边,因为这在最后计算胜负的时候是用得上的。
一盘棋下完后,把所有的死子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边,然后加上你在棋盘上围的地盘,就是你的总“目数”。藤原佐为就是这样被别人陷害的,他吃过的子,被人家悄悄的“偷走”了,最后在计算胜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总目数”不够,导致赢棋变输。
说实话,不能怪藤原佐为太“笨”,这样都能被人家陷害。因为对一位有一定水平的棋手来说,用这种方法计算胜负完全是多此一举。只要有“提一个子等于2目”的概念,根本就不需要利用棋盘外边的东西,胜负在棋盘上就可以分辨出来。后来的中国规则采用“数子法”,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把所有的问题放在棋盘上解决,不仅简单,而且有效。
日本围棋规则大多是沿袭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那一套。就连藤原佐为受人陷害的这个细节。其实也有故事“原型”的,这个“故事原型”就发生在我国古代。有趣的是,在日本的“棋魂”中,藤原佐为悲剧了,而中国的这个故事原型,则充满了喜感。
在我国北宋年间,下围棋的风气也很盛。也有类似于藤原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翰林棋待诏”。宋朝就有这么一位围棋高手,他的水平很高。高到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胜负,让人摸不清他的底细。无论他和什么人下,他永远都只赢人家一个子。
平心而论,如果水平确实高一大截的话。要做到这样是不难的。朱元璋那个“胜棋楼”的故事是神话,在棋盘上用棋子摆出一个“万岁”的造型,这个太难,没有这个可能。类似的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当年周小松和曾国藩下棋,他让曾国藩9个子,在棋盘上把曾国藩的棋分割成9块。每块棋都只是两眼做活。必须承认,这个故事可能也是假的,这样做的难度也太大了一点,基本没有可能。但是高手想控制胜负还是可以的,人家不想赢那么多,这个确实可以做到。当然,前提是水平必须高很多。
宋朝的这位“翰林棋待诏”就是这样一位棋手,他下棋永远只赢那么一点点,让人摸不清他的底。当然,碰到有的人他还是会输的,这个人就是皇帝,他陪皇帝下棋,那就盘盘都输,当然,他每盘棋同样也是只输一点点。无论什么情况,他永远都只输一个子。
这个皇帝就是宋朝的第2个皇帝赵光义。这个人的围棋水平是不错的,他不仅喜欢下围棋,据说他还曾经创造了不少死活题。有不少题目还流传至今。如果一个人能够创造围棋死活题了,那围棋水平肯定低不了。当然,这些题目到底是不是赵光义创造的?现在就不得而知了,完全可能是其他人创造的,以他的名义发表而已。
当然,我们现在来猜测的话,赵光义的围棋水平应该是不低的。这个应该比较靠谱。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这人有自知之明。说实话,围棋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一般都会有自知之明。例如赵光义和这位“棋待诏”下棋,别人永远只输给他一个子,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水平比人家高。他应该是知道自己下不赢别人的,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
同样,下围棋的人都有一点好奇心,他知道人家的水平比自己高太多,但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呢?他就非常好奇了,因此总想去探一下人家的底。因此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再一次和那位“棋待诏”下棋的时候,他就“命令”人家必须赢自己。要说皇帝的目的很简单,他只是想“摸底”而已。可那位“棋待诏”就有点抓狂了,一时间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因此在诚惶诚恐,患得患失中,又陪皇帝下了一盘棋。
棋下完以后,结果和以前稍有不同,这盘棋居然下成了和局。赵光义大怒,认为这位“棋待诏”还是在阳奉阴违,犯了欺君之罪。因此命令侍卫把这人丢进边上的池塘里。开始这位“棋待诏”还不知道皇帝是来真的还是来假的。见周围的侍卫真的准备动手了,才吓得哇哇大叫:
“且慢且慢,这盘棋其实是我赢了。。。”
这位“棋待诏”摊开自己的手掌心,手中还藏有一个棋子。原来他把自己吃过的一个棋子藏起来了,这样在计算胜负的时候,就让自己少算了一目。因此这盘棋真正的结果,是他赢了皇帝一个子。赵光义于是哈哈大笑,认为他没有“欺君”。于是放过了这位“棋待诏”,不仅放过了他。还赐给他一个金花碗。当然,赵光义也知道自己探不到人家的底了,后来也很少找这位“棋待诏”下棋。
这个故事的原理和“棋魂”中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日本的故事是悲剧,而中国这个故事充满喜感。日本就一直沿用这样的围棋规则,计算胜负的时候一直也有这样的习惯,一直到现代。
在正常情况下,判断胜负是不用这么复杂的。绝大部分职业比赛,棋下完以后,对局者对最后的结果应该都是心知肚明。当然。如果棋特别微细,打劫和提过的棋子非常多,再加上用时紧张的话,职业高手也有可能无法立刻判断清楚胜负。在这个时候,记录下来的棋谱就非常重要了。这可能是最后判断胜负的依据。
特别是日韩的职业高手,如果对最后胜负有疑问的话,他们都习惯性先看一下棋谱。别看这些职业棋手是大高手,有时也会产生错觉的。日本一次“大三冠”的决赛,由林海峰先生对石田芳夫先生。石田先生一直是林先生的“苦手”。那次比赛也是这样。石田先生最终半目获胜,有趣的是,一直到终局以后,林先生点错了1目空。他还以为是自己赢了。就是裁判报出了结果,他还不敢相信。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动作,就是到处找棋子,以为自己吃过的一枚棋子被弄丢了。少算了自己一目棋。因此在桌子底下到处找。
正当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总算是他的对手才最了解他。石田先生立刻在棋盘上一个地方指了一下:
“您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多算了1目棋?”
林先生仔细一看,还真的是自己产生了错觉。就在石田先生指出的那个地方,自己从一开始就多算了一目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觉察。石田先生能够很快发现问题,这是因为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围棋就是这样,围棋是“手谈”!那种通过棋子交流的感觉,只有真正的对手才能感知。对局室里当然还有其他人,能够真最快弄清楚情况的,往往都是对局者。
估计石田先生在对局中就会非常奇怪,明明是自己赢的棋,怎么对手会觉得他要赢呢?林先生的判断,他在对局中应该就可以感觉到的。因此他在赛后,可以立刻指出,林先生最可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到了后世,在国际比赛中,也由于这样的规则问题产生过几次争议。而出多半发生在韩国棋手身上。几次争议都是发生在预选赛上,因为比赛的级别比较低,棋谱记录可能不健全,也有可能根本没有记录。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说实话,只要发生这样的争议,问题基本上都是出在韩国棋手身上。
要说韩国对围棋最大的贡献,就是出了几位不世出的绝世天才,从曹燕子到李石佛,从刘昌赫到李石头。这些都是天赋卓绝的围棋高手啊。这也常常让李小强感到郁闷,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韩国怎么就出了这么多顶尖高手呢?真是没有天理。而在围棋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在围棋文化方面,韩国的贡献几乎为零。他们太把围棋当做竞技了,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这肯定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事情。
按照李小强的本意,自己担任这个记谱员的工作,就当自己置身于围棋历史当中。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这样的氛围。以旁观者的身份,最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围棋大师们的比赛。无奈毕竟不是自己的对局,李小强始终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参与者,而绝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在对局室内,这样的念头不可遏制的在李小强心中增长。当然,这可能也是他唯一的收获。
在这盘比赛中,藤泽秀行发挥出色,大胜加藤正夫九段,顺利的进入了首届“应氏杯”的四强。
“哈哈,这样的四强结果,咱们中国人应该最有希望那冠军吧。。”
四强产生后,最高兴的就是应昌期老先生。的确,在刚刚产生的四强中,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除了藤泽秀行先生外,聂旋风击败赵治勋,顺利进入4强。林海峰先生击败江祝久,曹燕子击败小林光二,抢到另外两个四强名额。
由于林先生是代表台北市参加比赛的,因此在四强中非常巧,中国大陆一个,台湾一个,日本一个和韩国一个。作为这个年代的围棋最强国,日本居然只有藤泽秀行一位棋手进入四强。
在应老先生看来,藤泽秀行虽然很厉害,毕竟已经老了。他肯定要比其他超一流棋手好对付一点。至于韩国的曹燕子...在这个年代,是没有什么人把韩国围棋放在眼里的。
李小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韩国围棋终于要来了吧!无论如何,我是一定要阻止韩流肆虐的,不管能不能做到,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我保证!让我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吧。。。”
在这一刻,李小强突然觉着自己很“高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