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这么抠抠缩缩你打发谁呢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重生之我全都要最新章节!
林静静方案里分析的这个价格,显然是漫天要价的,先把对方的预期利益算一下。顾辙也没指望对方直接认了,肯定会坐地还钱。
史总也没让他失望,他们的人立刻针锋相对提出了几个压价的点:
“不可能这么算。新技术引入后,必然导致技术扩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价。哪怕眼镜行业依然暴利,利润也不是生产厂家的,而是门店和销售环节占大头。
除非是你们承诺只给我们一家买断,还要担保你的技术能长期保持先进、未来十年甚至更久都不会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发更好的材料绕过。”
生产技术进步之后,产品肯定是要降价的,不可能还按原价卖。成本降低到30%,出厂价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费者或许好骗,但经销商可不好骗。
然后,海昌方面还提出,顾辙给的“从节约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们也不接受,类似行业最多只有抽20%的——人家法国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气船)技术供应商,也只问全球所有造船厂收造价的5%为技术服务费。
同时,海昌方面还指出:顾辙的专利套餐里面,似乎还没包括那种材料的大规模工厂化量产工艺,这些工艺层面的技术,还需要海昌引进之后自行优化磨合。
所以将来就算新技术大规模投产,顾辙的研发贡献最多也就占大头,但海昌方面也会有大约一到三成的贡献。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暂时的结果就是,海昌方面最多只接受150万一年的授权费,而且要是独家授权,不能再授权给其他各方。
海昌方面还反复强调,根据他们的调查,顾辙研发这项技术的总成本并不高,最多也就6080万人民币的开支而已。
240万砍到150万,顾辙心里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对方最后的说辞,让他很不乐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怼了一句,让对方尊重他的脑力:
“史总,我的研发成本就不用提了。这关你们什么事,我就是拍脑门灵光一闪无本生意发明出来的,只要它能创造那么多价值,那它就值这个价。
当然,150万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们要独占授权的话,那就按照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一次性买断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万,我再打个大点的折扣,只要你们2000万,就什么都卖给你们,然后立刻从隐形眼镜行业抽身,绝不给你们添堵。
以后也保证不在类似赛道研发其他技术卖给你们的竞争对手,或者约定如果我再有研发成果,继续优先优惠卖给贵公司。”
可惜,顾辙这种卖法,对方显然不可能同意。
史总终于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卖20年授权的,我们也不能确信你能领先多久,这一行业技术日新月异,说不定过几年就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了我们最多先买两三年。”
听了这话,顾辙已经心下雪亮,林静静和徐嵩也是暗叹顾哥猜得准:
对方对于每年授权费单价的还价,还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杀手锏,果然在于“根本没打算长期给授权费”,就想稍微给几年钱,然后用别的办法把顾辙的专利绕过去。
如果真按照150万一年的单价,只买三到四年的话,那顾辙才收到300万到450万——
相比于他60万的研发成本(包括一台20几万的二手隐形眼镜离心机,还没折旧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你),按说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顾辙作为重生者,还投入了研发脑力,仅仅赚研发成本七八倍的钱,显然是不会满足的。
想不给够钱就绕过他的人,他肯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顾辙听完这番还价说辞后,不由被气笑了。好在他很有涵养,别人也听不出他笑中蕴含的真意。
史总脸色微微一变,沉稳地说:“顾总,有提议可以摊开来讲,这有什么可笑的么?”
顾辙摆摆手:“我没笑你们,只是你们今天的表现,让我联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贸,他们最喜欢先给你画个大饼,告诉你有十万件的天量大单,让按这个量报价。
报完就石沉大海,过好久后告诉你‘先打样做个几百件看看货,要是行的话马上真要十万件’。然后就凭零售的数量、拿到了批发的单价。
你们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样没品,先跟我按独占长约侃每年单价,侃完之后又只要两三年,真是好算计。”
史总也无耻地笑了:“毕竟你这个行业里,也是刚刚冒出来的,你这个技术,说不定只是偶然所得,谁能保证以后能领先多久?我们这也是正常操作。”
顾辙:“那你要这么说,我转头就去依视路了,反正他们也在魔都——我先来找你们,已经很有诚意了。”
史总:“不管你去不去依视路,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用了你的新技术后,依视路能不能因为你的启发、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术。”
顾辙:“所以,你们只买两三年,是算准了我只有两年的保密期?我还能行使补正的国内优先权。国际上相比国内也有一年的优先权,而且外国专利局也都是实审前不公开的。
只要我法务操作得当,说了你们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绝对排他。你们要是只买两年,那我也懒得保密原理了,18个月一到,我立刻主动申请进入实质审查。到时候依视路也能提前18到30个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们有本事就‘受我启发、另研别的’,没本事就等你们这边两年期满后,我再卖他们一遍,反正我赚到的总金额绝对不会比今天少。”
史总听了顾辙这个威胁,也是有点担忧。毕竟顾辙在独占或者排他授权的情况下,尽量延缓原理的公开,就能延缓同行因受启发而追赶的脚步。
他不得不稍作让步:“那这样吧,我们一次性买四年授权,你保证不提前、主动申请实质审查,并且在补正带来的国内优先权方面,也尽量拖时间充分行使,你看如何?
不过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既然你对于你的技术那么有信心、一直告诉我们‘就算公开了原理,依视路也不太可能因为你的启发而另研绕过’,那你为什么还急于一锤子买卖问我们要那么多钱?你学别人细水长流不好么?”
对于这一点,顾辙倒是丝毫没打算掩饰。他甚至知道,只有回答得坦荡一点,才更能取信于人:
“因为我急于开别的材料科研项目,需要一笔科研资金。我没空每年一两百万一两百万地慢慢收。否则,我去找依视路,最终赚到的总授权费,肯定不比找你们低。
只不过,我知道依视路是米国大牌,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很低,不太可能为我特事特办,也不太看得起初创的技术方案提供商。找他们卖授权,只能走流程、细水长流慢慢拿。”
史总倒是完全没想到这种可能性,毕竟圈内原先没听说过这样的狂人。
愣了许久,他才一副看戏的表情,点点头:
“后生可畏啊,年轻人野心很大嘛,真以为材料科学创新,是随便做几个实验、就能蒙出新成果的?居然指望这个行当来快钱。也罢,以你初出茅庐地成绩,没吃过亏,狂一点也可以理解。”
有了这个解释,他心里反而踏实了,至少顾辙的“急于脱手”并不像是有什么别的阴谋。
正如胡尔摩斯所言:当你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后,那么最后剩下的那种可能,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合理,也只能是事实了。
当然,这种涉及至少几百万元技术授权费的谈判,肯定不是一天能谈完的。哪怕顾辙他们今天已经很努力,从上午谈到吃晚饭,也只是大致形成了一个意向框架。
具体讨价还价,还会持续很久,有些细节到时候还要等对方内部反复开会、邮件通知。估计过年能达成正式合同,就算很快了。
好在,一整天的努力,顾辙至少摸到了一个底线:如果按照150万一年、卖3年的授权,那就是450万入账。
如果顾辙能用哪个“零售不能按批发价算”的抗辩理由,把价格提回200万一年、卖满4年,那就是800万。
换句话说,400多万是已经稳了的,后续一倍乃至更多的收益涨幅,要看寒假里的持续博弈。
另外,因为对方肯买的授权期比较短,顾辙还争取了一些在“后续研发”方面,对己方比较有利的条件。
他承诺不会再研发其他功能和目的完全相似的专利技术、来覆盖目前在售的技术。但是如果功能和诉求有区别、追求的性能和现有技术不同,顾辙就可以研发了——这个坑,顾辙显然是为他的“离心法造美瞳”专利留的。
而这种条款的坑,对方倒也没在意,因为没人会觉得研发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的,既然能用这种小让步换取别的方面的条件,对方也就认了。
最后,顾辙还强调了他与海昌的合作模式,不能是“独占授权”,必须明确为“排他授权”,这一点,海昌方面为了“缩短授权购买起步年限”,也一并认了。
独占授权和排他授权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授权人自己能不能自用——独占就等于是授权期那几年里完全转让了,只有买家能用,卖家自己也不能用。
而排他授权只是卖家不能再向第三方授权,但卖家自己还是能用的。
这就等于,顾辙以后还是可以自建公司、自营品牌卖新材料制造的离心法隐形眼镜。而海昌之所以允许他这么做,也是因为看不起他,觉得这小子又没有实业经营能力,又没有渠道,他能做出个屁?
只要别授权给业内成熟企业、而是顾辙自己新成立公司来搞隐形眼镜,他们根本不怕。
当天顾辙一行,和依视路的人足足谈到夜里加班,对方也请他们用了晚宴,送回酒店休息。
顾辙让人开了一个商务套间,两个标准间。他自己住套间,两个女生住一个标准间,徐嵩住另一个标准间。
虽然徐嵩和林静静已经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了,但顾辙相信他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好学生,不至于大一就走到同居。
而顾辙自己住套间,也不是为了享受,纯粹是为了公司的商务体面。
次日,一行人又跟海昌方面进行了密集的谈判,把讨价还价的空间又争取得宽松了一些。
最后留下一堆纷繁复杂的细节,让对方内部慢慢开会讨论。
顾辙他们签订了一个框架合作协议、也让对方依照协议附件先打了首期授权费200万元作为定金,然后就准备收队回东海省了。
陆幽幽等人把这两天的唇枪舌剑勾心斗角看在眼里,也是愈发暗暗心惊:
顾哥就这么两天的博弈,已经确保200万落袋为安了,可能还有600万甚至更多,过完年也能陆陆续续敲定。
而且自营使用专利的授权、以及扩展研发的后续权利,也都保留了下来。
四年之后,如果这项技术还没过时,顾辙还能再授权给其他企业——不过,恐怕四年之后,顾辙已经看不起这每年百万级的细水长流了。
林静静方案里分析的这个价格,显然是漫天要价的,先把对方的预期利益算一下。顾辙也没指望对方直接认了,肯定会坐地还钱。
史总也没让他失望,他们的人立刻针锋相对提出了几个压价的点:
“不可能这么算。新技术引入后,必然导致技术扩散、所有同行都不得不降价。哪怕眼镜行业依然暴利,利润也不是生产厂家的,而是门店和销售环节占大头。
除非是你们承诺只给我们一家买断,还要担保你的技术能长期保持先进、未来十年甚至更久都不会被其他人模仿、超越、研发更好的材料绕过。”
生产技术进步之后,产品肯定是要降价的,不可能还按原价卖。成本降低到30%,出厂价可能也就剩70%80%了。消费者或许好骗,但经销商可不好骗。
然后,海昌方面还提出,顾辙给的“从节约成本中抽30%”的比例,他们也不接受,类似行业最多只有抽20%的——人家法国佬的lng船(液化天然气船)技术供应商,也只问全球所有造船厂收造价的5%为技术服务费。
同时,海昌方面还指出:顾辙的专利套餐里面,似乎还没包括那种材料的大规模工厂化量产工艺,这些工艺层面的技术,还需要海昌引进之后自行优化磨合。
所以将来就算新技术大规模投产,顾辙的研发贡献最多也就占大头,但海昌方面也会有大约一到三成的贡献。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暂时的结果就是,海昌方面最多只接受150万一年的授权费,而且要是独家授权,不能再授权给其他各方。
海昌方面还反复强调,根据他们的调查,顾辙研发这项技术的总成本并不高,最多也就6080万人民币的开支而已。
240万砍到150万,顾辙心里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对方最后的说辞,让他很不乐意,他也不卑不亢地怼了一句,让对方尊重他的脑力:
“史总,我的研发成本就不用提了。这关你们什么事,我就是拍脑门灵光一闪无本生意发明出来的,只要它能创造那么多价值,那它就值这个价。
当然,150万一年,也不是不能商量,你们要独占授权的话,那就按照20年的专利保护期,一次性买断好了,我也不多要,150乘20是3000万,我再打个大点的折扣,只要你们2000万,就什么都卖给你们,然后立刻从隐形眼镜行业抽身,绝不给你们添堵。
以后也保证不在类似赛道研发其他技术卖给你们的竞争对手,或者约定如果我再有研发成果,继续优先优惠卖给贵公司。”
可惜,顾辙这种卖法,对方显然不可能同意。
史总终于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哪有一次性卖20年授权的,我们也不能确信你能领先多久,这一行业技术日新月异,说不定过几年就有更好的技术出现了我们最多先买两三年。”
听了这话,顾辙已经心下雪亮,林静静和徐嵩也是暗叹顾哥猜得准:
对方对于每年授权费单价的还价,还是可以接受的。真正的杀手锏,果然在于“根本没打算长期给授权费”,就想稍微给几年钱,然后用别的办法把顾辙的专利绕过去。
如果真按照150万一年的单价,只买三到四年的话,那顾辙才收到300万到450万——
相比于他60万的研发成本(包括一台20几万的二手隐形眼镜离心机,还没折旧完呢,但也要算到成本你),按说也有五到八倍的利益了。
但顾辙作为重生者,还投入了研发脑力,仅仅赚研发成本七八倍的钱,显然是不会满足的。
想不给够钱就绕过他的人,他肯定要让对方付出代价。
顾辙听完这番还价说辞后,不由被气笑了。好在他很有涵养,别人也听不出他笑中蕴含的真意。
史总脸色微微一变,沉稳地说:“顾总,有提议可以摊开来讲,这有什么可笑的么?”
顾辙摆摆手:“我没笑你们,只是你们今天的表现,让我联想到了跟阿三做外贸,他们最喜欢先给你画个大饼,告诉你有十万件的天量大单,让按这个量报价。
报完就石沉大海,过好久后告诉你‘先打样做个几百件看看货,要是行的话马上真要十万件’。然后就凭零售的数量、拿到了批发的单价。
你们今天的做派,真是跟阿三一样没品,先跟我按独占长约侃每年单价,侃完之后又只要两三年,真是好算计。”
史总也无耻地笑了:“毕竟你这个行业里,也是刚刚冒出来的,你这个技术,说不定只是偶然所得,谁能保证以后能领先多久?我们这也是正常操作。”
顾辙:“那你要这么说,我转头就去依视路了,反正他们也在魔都——我先来找你们,已经很有诚意了。”
史总:“不管你去不去依视路,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用了你的新技术后,依视路能不能因为你的启发、自研出似是而非的技术。”
顾辙:“所以,你们只买两三年,是算准了我只有两年的保密期?我还能行使补正的国内优先权。国际上相比国内也有一年的优先权,而且外国专利局也都是实审前不公开的。
只要我法务操作得当,说了你们是排他掌握原理,就绝对排他。你们要是只买两年,那我也懒得保密原理了,18个月一到,我立刻主动申请进入实质审查。到时候依视路也能提前18到30个月知道我的原理。
反正他们有本事就‘受我启发、另研别的’,没本事就等你们这边两年期满后,我再卖他们一遍,反正我赚到的总金额绝对不会比今天少。”
史总听了顾辙这个威胁,也是有点担忧。毕竟顾辙在独占或者排他授权的情况下,尽量延缓原理的公开,就能延缓同行因受启发而追赶的脚步。
他不得不稍作让步:“那这样吧,我们一次性买四年授权,你保证不提前、主动申请实质审查,并且在补正带来的国内优先权方面,也尽量拖时间充分行使,你看如何?
不过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既然你对于你的技术那么有信心、一直告诉我们‘就算公开了原理,依视路也不太可能因为你的启发而另研绕过’,那你为什么还急于一锤子买卖问我们要那么多钱?你学别人细水长流不好么?”
对于这一点,顾辙倒是丝毫没打算掩饰。他甚至知道,只有回答得坦荡一点,才更能取信于人:
“因为我急于开别的材料科研项目,需要一笔科研资金。我没空每年一两百万一两百万地慢慢收。否则,我去找依视路,最终赚到的总授权费,肯定不比找你们低。
只不过,我知道依视路是米国大牌,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很低,不太可能为我特事特办,也不太看得起初创的技术方案提供商。找他们卖授权,只能走流程、细水长流慢慢拿。”
史总倒是完全没想到这种可能性,毕竟圈内原先没听说过这样的狂人。
愣了许久,他才一副看戏的表情,点点头:
“后生可畏啊,年轻人野心很大嘛,真以为材料科学创新,是随便做几个实验、就能蒙出新成果的?居然指望这个行当来快钱。也罢,以你初出茅庐地成绩,没吃过亏,狂一点也可以理解。”
有了这个解释,他心里反而踏实了,至少顾辙的“急于脱手”并不像是有什么别的阴谋。
正如胡尔摩斯所言:当你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后,那么最后剩下的那种可能,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合理,也只能是事实了。
当然,这种涉及至少几百万元技术授权费的谈判,肯定不是一天能谈完的。哪怕顾辙他们今天已经很努力,从上午谈到吃晚饭,也只是大致形成了一个意向框架。
具体讨价还价,还会持续很久,有些细节到时候还要等对方内部反复开会、邮件通知。估计过年能达成正式合同,就算很快了。
好在,一整天的努力,顾辙至少摸到了一个底线:如果按照150万一年、卖3年的授权,那就是450万入账。
如果顾辙能用哪个“零售不能按批发价算”的抗辩理由,把价格提回200万一年、卖满4年,那就是800万。
换句话说,400多万是已经稳了的,后续一倍乃至更多的收益涨幅,要看寒假里的持续博弈。
另外,因为对方肯买的授权期比较短,顾辙还争取了一些在“后续研发”方面,对己方比较有利的条件。
他承诺不会再研发其他功能和目的完全相似的专利技术、来覆盖目前在售的技术。但是如果功能和诉求有区别、追求的性能和现有技术不同,顾辙就可以研发了——这个坑,顾辙显然是为他的“离心法造美瞳”专利留的。
而这种条款的坑,对方倒也没在意,因为没人会觉得研发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的,既然能用这种小让步换取别的方面的条件,对方也就认了。
最后,顾辙还强调了他与海昌的合作模式,不能是“独占授权”,必须明确为“排他授权”,这一点,海昌方面为了“缩短授权购买起步年限”,也一并认了。
独占授权和排他授权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授权人自己能不能自用——独占就等于是授权期那几年里完全转让了,只有买家能用,卖家自己也不能用。
而排他授权只是卖家不能再向第三方授权,但卖家自己还是能用的。
这就等于,顾辙以后还是可以自建公司、自营品牌卖新材料制造的离心法隐形眼镜。而海昌之所以允许他这么做,也是因为看不起他,觉得这小子又没有实业经营能力,又没有渠道,他能做出个屁?
只要别授权给业内成熟企业、而是顾辙自己新成立公司来搞隐形眼镜,他们根本不怕。
当天顾辙一行,和依视路的人足足谈到夜里加班,对方也请他们用了晚宴,送回酒店休息。
顾辙让人开了一个商务套间,两个标准间。他自己住套间,两个女生住一个标准间,徐嵩住另一个标准间。
虽然徐嵩和林静静已经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了,但顾辙相信他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好学生,不至于大一就走到同居。
而顾辙自己住套间,也不是为了享受,纯粹是为了公司的商务体面。
次日,一行人又跟海昌方面进行了密集的谈判,把讨价还价的空间又争取得宽松了一些。
最后留下一堆纷繁复杂的细节,让对方内部慢慢开会讨论。
顾辙他们签订了一个框架合作协议、也让对方依照协议附件先打了首期授权费200万元作为定金,然后就准备收队回东海省了。
陆幽幽等人把这两天的唇枪舌剑勾心斗角看在眼里,也是愈发暗暗心惊:
顾哥就这么两天的博弈,已经确保200万落袋为安了,可能还有600万甚至更多,过完年也能陆陆续续敲定。
而且自营使用专利的授权、以及扩展研发的后续权利,也都保留了下来。
四年之后,如果这项技术还没过时,顾辙还能再授权给其他企业——不过,恐怕四年之后,顾辙已经看不起这每年百万级的细水长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