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春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在地里站了小半个时辰,直到红日高升,众人才离开这里。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观察农民是如何种地,第一次认真思考地为什么这样种。徐平不知道这将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坏话,不过总不是坏事。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潾潾的波光,阳光照在上面映出金黄色。
孙七郎哼着不知名的小调,与几个庄客悠闲地理着网,晒着太阳。
见到徐平带人过来,孙七郎几人急忙起身行礼。
徐平带人坐到旁边早已经备好的交椅上,问孙七郎:“去年雨水充足,不知塘里的鱼多不多?难得几位官人到来,你使出手段,多捕些合用来的,晚上烧个全鱼宴。”
“官人安心,这几年庄里就没怎么捕过鱼,塘里的鱼都长得又大又肥。今天正是好天气,竟然不会失望。”
孙七郎一边说着,一边带人上了船,向塘里划去。
现在正是阳春,人还不能下水,只能在船上拖着网捕鱼。为了方便,这样用的网都是大网,捕的也是大鱼,一些肉质细嫩长不大的鱼就捕不上来了。
几个庄客划着小船,慢慢地进入了巨大的陂塘里。岸上的几个人看见这情景,刚才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纷纷指指点点。
这才是文人喜欢看见的画面,农民渔夫,诗情画意的场景,收获时的喜悦。他们并不关心人们到底是怎么劳动的,只是欣赏这样的画面。
徐平总爱想人们是怎样劳动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所以他的眼里没有诗情画意,也就写不出让人吟咏赞叹的诗句。
身边的人就不一样,有的人心里已经划过优美的句子,正在努力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或许要不了多大一会,就能写出优美的诗篇。
这里的都是年轻人,刚才在地里什么都不懂的尴尬早已经烟消云散,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眼前的风景。这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更钩起了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人的乡愁。
王拱辰在一边坐着无聊,找了个庄客带着,起身沿着塘边向前走去,不一会回来,头上插了两朵大花,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的。
徐平看见只是摇头苦笑,他就不明白这个年代为什么男人喜欢戴花,而且开得越大颜色越艳丽的越喜欢。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徐平从来没有戴过,实在过不了心中的坎。
王拱辰开了头,其他人也站起身来,随便走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正是春天时候,遍地花开的时节,到处都是风景。路边,田垄上都开满了知名和不知名的花,五彩缤纷。不时还有几株果树立在阳光里,满树繁花似锦。
几个人就当是出城来赏花踏青了,沿着田间的路,一直向前走去。一边议论纷纷,向不时摘一朵小花拿在手里把玩。
男人爱花,女人反倒却比较矜持,春光里游园的时候,这种习惯让徐平很不习惯,跟他的前世几乎刚好相反,也不知是个什么道理。
陂塘里船上的孙七郎喘着气,高声道:“水里真有这么多鱼?船都有些划不动了,我们先靠岸去吧,看看网里有多少渔获再说。”
旁边的庄客小声道:“七郎,这些年庄里都没怎么正经捕过鱼,只是偶尔有人拿根竹竿来钓几尾,鱼当然是多了。”
水塘河流是庄里的财产,庄客和佃户来钓鱼没人说什么,拿网还捕就说不过去了。再说也不能拿出去卖,捕多了也没有用。
经过多年整治,除了一片徐平特意留下来的沼泽,其他地方的水都已经退了去,形成了不少河流和池塘,鱼虾等水产极多。平时人们在几条小河里钓一钓就够打牙祭,这种大池塘无人来打扰,里面的鱼早不知道长到了多少斤了。
小船调转头,拖着网慢慢向岸边靠近。也不知道网住了多少渔获,只觉得沉重无比。
压着岸边的芦苇和荒草,小船靠近岸边。
孙七郎从船上一个大步跨下来,招呼旁边的庄客:“快点过来,帮着拉一拉网!这一网要都是鱼,不是网住了石头,尽够我们庄上用的了!”
岸上的几个庄客飞快地跑过去,一起帮着起网。
孙七郎跳进水里,从网中间顺手一捞,一声大喊,一条近十斤重的大青鱼便就被扔了到岸上,在草丛中拼命地蹦来蹦去。
“果然是鱼!这一网足够庄上吃了!”
孙七郎一边叫着,一边在水里指挥着庄客把网死死拉住。
徐平和方偕、曹颖叔站起身来,走到岸边观看。
此时北方人吃鱼不多,也不懂做法,任由塘里的鱼长到这样大。徐平庄子上还有一二十户从江南来的种稻人家,教了庄客不少鱼的做法,也还是没有改变风俗。
听见这里的叫喊声,王拱辰等人急匆匆地赶回来,看着草地上蹦来蹦去的大鱼,都一起道:“好大的鱼,没想到这塘看着不起眼,竟然养出如此大鱼!”
徐平静静地站在岸边的大柳树下,没有上前,也没有说什么。渔业技术在这个年代基本没有实用价值,江南的大城市附近还有人捕捞野生鱼苗养殖,长江以北就没人做了。人口还少,由于黄河泛滥形成的陂塘河汊又众多,野生的鱼就足够人们食用。
而且由于生活习惯,北方人也很少吃鱼,也吃不来鱼。如今就是在开封城里,能够似模似样地做个鱼菜的酒楼都很少见,小地方更加不用说了。
不过随着江南人到京城为官人越来越多,对鱼的需求也多起来。或许等到什么,可以考虑到京城里开个小饭庄,做鱼也是特色。
看了看站在人前兴高采烈的王拱辰,徐平暗暗点了点头。王拱辰现在这样子也不是办法,家里只有寡母,兄弟又多,靠他一个人的俸禄,怎么也宽裕不起来。等过了这一阵子,自己不那么忙了,可以考虑与他家一起合开家店,帮补他一下。
要不了两年,王拱辰也该成亲了,也要出去外任了,到处都要钱。状元郎找个大户人家的妻子不难,也能带来丰厚的嫁妆,但靠女人总不是办法。
(这两天病了,不给力,读者见谅。)(未完待续。)
在地里站了小半个时辰,直到红日高升,众人才离开这里。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人生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观察农民是如何种地,第一次认真思考地为什么这样种。徐平不知道这将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坏话,不过总不是坏事。
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潾潾的波光,阳光照在上面映出金黄色。
孙七郎哼着不知名的小调,与几个庄客悠闲地理着网,晒着太阳。
见到徐平带人过来,孙七郎几人急忙起身行礼。
徐平带人坐到旁边早已经备好的交椅上,问孙七郎:“去年雨水充足,不知塘里的鱼多不多?难得几位官人到来,你使出手段,多捕些合用来的,晚上烧个全鱼宴。”
“官人安心,这几年庄里就没怎么捕过鱼,塘里的鱼都长得又大又肥。今天正是好天气,竟然不会失望。”
孙七郎一边说着,一边带人上了船,向塘里划去。
现在正是阳春,人还不能下水,只能在船上拖着网捕鱼。为了方便,这样用的网都是大网,捕的也是大鱼,一些肉质细嫩长不大的鱼就捕不上来了。
几个庄客划着小船,慢慢地进入了巨大的陂塘里。岸上的几个人看见这情景,刚才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纷纷指指点点。
这才是文人喜欢看见的画面,农民渔夫,诗情画意的场景,收获时的喜悦。他们并不关心人们到底是怎么劳动的,只是欣赏这样的画面。
徐平总爱想人们是怎样劳动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所以他的眼里没有诗情画意,也就写不出让人吟咏赞叹的诗句。
身边的人就不一样,有的人心里已经划过优美的句子,正在努力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或许要不了多大一会,就能写出优美的诗篇。
这里的都是年轻人,刚才在地里什么都不懂的尴尬早已经烟消云散,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眼前的风景。这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更钩起了欧阳修和梅尧臣两人的乡愁。
王拱辰在一边坐着无聊,找了个庄客带着,起身沿着塘边向前走去,不一会回来,头上插了两朵大花,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的。
徐平看见只是摇头苦笑,他就不明白这个年代为什么男人喜欢戴花,而且开得越大颜色越艳丽的越喜欢。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徐平从来没有戴过,实在过不了心中的坎。
王拱辰开了头,其他人也站起身来,随便走着欣赏周围的景色。
正是春天时候,遍地花开的时节,到处都是风景。路边,田垄上都开满了知名和不知名的花,五彩缤纷。不时还有几株果树立在阳光里,满树繁花似锦。
几个人就当是出城来赏花踏青了,沿着田间的路,一直向前走去。一边议论纷纷,向不时摘一朵小花拿在手里把玩。
男人爱花,女人反倒却比较矜持,春光里游园的时候,这种习惯让徐平很不习惯,跟他的前世几乎刚好相反,也不知是个什么道理。
陂塘里船上的孙七郎喘着气,高声道:“水里真有这么多鱼?船都有些划不动了,我们先靠岸去吧,看看网里有多少渔获再说。”
旁边的庄客小声道:“七郎,这些年庄里都没怎么正经捕过鱼,只是偶尔有人拿根竹竿来钓几尾,鱼当然是多了。”
水塘河流是庄里的财产,庄客和佃户来钓鱼没人说什么,拿网还捕就说不过去了。再说也不能拿出去卖,捕多了也没有用。
经过多年整治,除了一片徐平特意留下来的沼泽,其他地方的水都已经退了去,形成了不少河流和池塘,鱼虾等水产极多。平时人们在几条小河里钓一钓就够打牙祭,这种大池塘无人来打扰,里面的鱼早不知道长到了多少斤了。
小船调转头,拖着网慢慢向岸边靠近。也不知道网住了多少渔获,只觉得沉重无比。
压着岸边的芦苇和荒草,小船靠近岸边。
孙七郎从船上一个大步跨下来,招呼旁边的庄客:“快点过来,帮着拉一拉网!这一网要都是鱼,不是网住了石头,尽够我们庄上用的了!”
岸上的几个庄客飞快地跑过去,一起帮着起网。
孙七郎跳进水里,从网中间顺手一捞,一声大喊,一条近十斤重的大青鱼便就被扔了到岸上,在草丛中拼命地蹦来蹦去。
“果然是鱼!这一网足够庄上吃了!”
孙七郎一边叫着,一边在水里指挥着庄客把网死死拉住。
徐平和方偕、曹颖叔站起身来,走到岸边观看。
此时北方人吃鱼不多,也不懂做法,任由塘里的鱼长到这样大。徐平庄子上还有一二十户从江南来的种稻人家,教了庄客不少鱼的做法,也还是没有改变风俗。
听见这里的叫喊声,王拱辰等人急匆匆地赶回来,看着草地上蹦来蹦去的大鱼,都一起道:“好大的鱼,没想到这塘看着不起眼,竟然养出如此大鱼!”
徐平静静地站在岸边的大柳树下,没有上前,也没有说什么。渔业技术在这个年代基本没有实用价值,江南的大城市附近还有人捕捞野生鱼苗养殖,长江以北就没人做了。人口还少,由于黄河泛滥形成的陂塘河汊又众多,野生的鱼就足够人们食用。
而且由于生活习惯,北方人也很少吃鱼,也吃不来鱼。如今就是在开封城里,能够似模似样地做个鱼菜的酒楼都很少见,小地方更加不用说了。
不过随着江南人到京城为官人越来越多,对鱼的需求也多起来。或许等到什么,可以考虑到京城里开个小饭庄,做鱼也是特色。
看了看站在人前兴高采烈的王拱辰,徐平暗暗点了点头。王拱辰现在这样子也不是办法,家里只有寡母,兄弟又多,靠他一个人的俸禄,怎么也宽裕不起来。等过了这一阵子,自己不那么忙了,可以考虑与他家一起合开家店,帮补他一下。
要不了两年,王拱辰也该成亲了,也要出去外任了,到处都要钱。状元郎找个大户人家的妻子不难,也能带来丰厚的嫁妆,但靠女人总不是办法。
(这两天病了,不给力,读者见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