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中和最新章节!
首都初夏的夜空总有些寂寞,漫天星光一同隐没在灯火霓虹的流影里,只留下或圆或缺的月亮独自徜徉在晚风中。
与月亮同样孤单的还有中和,他坐在公寓里的简易沙发上,将成批的卤面派送进嘴里。这样的晚餐简单实惠而大快朵颐,餐厅的饭菜虽好,却缺少一种家的味道,总吃不仅伤胃口,而且害情商,他需要对生活调剂得当,才能让自己把索然的日子过得踏实而快乐起来。
吃过晚饭,中和没有同步收看院线上映的古装大片,由露莹主演的《西施传》,收拾了碗筷,就沉静地站到窗前,这已成为他思考时的规定习惯。上午的思维讲座里有许多新见解,需要跟今晚的饭食一同消化掉,才能成为自身的营养。投影电视里,思维讲解两会治政理念与历史使命的一段录像正在反复播放,引起中和最多的思索与共鸣。
“公元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推动阶级同化、消亡,从而导致政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社会意志及利益的信仰集团。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以儒学信仰为文明框架,形成了儒联监政与学会治政的政治格局。
大家都是青年才俊,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两会的历史与未来也将由你们去镌刻及创造。那么,我们是否知道自己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体系,又是否明确要共同秉承何种信念追求?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学会只是一个学术团体、信仰组织,并不是政党,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在成思捷的时代,就被和平终止了。实际上,学会在引领社会信仰的同时,也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由此,学会系统既是学术组织,更是政治体系,从而形成‘学政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人们通过各级学会及其相关职能、场所、活动,既可修身命,也能参政事,将道德理想与利益诉求紧密结合,使本不可分的人性因素互动契合,使人们有所信仰,使信仰有所真正,由此弘明正信、践行真理、追求永恒。这是一种在民族信仰、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既是精神信仰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要求,也是社会信仰与政治信仰相适配的需要。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儒联,全称是世界儒学联合会,是由儒学思想体系支撑起的文化机构及政治组织,对内属监察机关,设监督、协商、文教等委员会;对外属交流平台,设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等执委。世界儒联及其各级组织是信仰导向与宏观权力部门,执行决策权、监督权和道义权,其地位高于学会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负责监督、考核学会各级组成人员及其工作。其中决策权包括重大人事决定权等实权,学会会长及副会长人选就是学会委员会推荐后,由德会委任的。监督权和道义权虽没有强制执行力,但可以通过价值导向作用及绩效评判体系,施以舆论、弹劾、监察、干预等影响。
当然,国际上很多人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提出异议、指手画脚,因为我们的三权不是分立的,施政理念也不是以人为本的,似乎只有他们的才是正确的、终极的。不可否认,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都被打上西方烙印,并堂而皇之地成为人们头脑中的铁律与定式。但是,西方辩证逻辑的先天不足,决定其科学与民主皆存在重大缺陷。就其‘民主’而言,以人为本是人类在自然世界、客观规律面前的自尊自大,三权分立必然形成社会管理及人类发展的巨大内耗,即使我们曾经笃信的法律,其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及人性现实而言,也只是一张渔网,具有永远填不平的漏洞。西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三权分立’的治政体制,在经济基础尚未发达、社会发展尚未健全、法制体系尚未成熟时期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如今已难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窗口飞来一只斑斓的蝴蝶,红黄绚丽的纹络使它像一朵静开的鲜花。中和向电视方向挥手,让录像停了,疑惑它是怎么凭借纤弱的身躯,飞到这三十余层的高空。“鲜花”似乎也在疑惑他,隔着一层轻纱,注视是两个生命的对话。风吹起,它伏在窗台一动不动,风停下,它闪动着两只缤纷的翅膀飞走了。屋子静了好一阵,抑扬顿挫的录音声才再次响起。
“那我们的理念是什么呢?追本溯源,这涉及到每个人活着的价值性,人类存在的意义性问题。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谁也不敢保证人类永存不息,那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价值性、意义性到底要寄托在哪里?
如果个体牺牲自身利益而为群体服务叫做高尚,叫做价值,那么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里,社会则存在于自然中,个人为人类奉献是高尚,是价值,更大范围上,人类为万物奉献是更大的高尚,是更大的价值。再进一层,万物存在于永恒发展、亘古轮回中,由此,我们活着最终的根本的意义必然落到存在法则之上,这便是道,而围绕其进行的一切思想及行为,即所谓替天行道。人类所应做,所必做的是替真理行正道,并通过客观规律与绝对法则的把握与操守,实现自身根本价值与永恒追求。
‘替天行道’、‘奉天承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及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反映,蕴含着低级、粗朴的中和思想。‘天’为客观规律、永恒价值,这便是和谐法则,其既超越、包容社会及人性,又贯穿、生成社会及人性,为人类提供所行之道德精神,彰明所承之运动变化。应该看到,‘替天行道’、‘奉天承运’一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无疑具有封建思想烙印,我们需要提炼合理内核,将其上升为人类共同的道德恪守与精神追求,并由此与万物、世界、永恒共向统一。人类终非以自身利益为根本目标、最高宗旨,而是由自身利益出发,推进世界文明与自然发展,由此获得存在意义与永恒价值,这不是以人为本的画地为牢,而是以人为基、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
中和核心价值、‘天人合一’理念落实在具体社会形态上,便是儒联与学会体制,其形成的政治、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制度及组织体系,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积淀、广泛的道德共识基础上,是人性超越与社会明达的文明印证。具体而言,儒联以德建为主旨,树立社会主流信仰,提供人类存在发展所必需的正信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并维护文明进程、督导行政成效;学会负责社会事务管理,采取学养与行政相结合模式,使权力的形成、赋予与运用,在道德强效体系下、社会公信基础上运行,其对儒联负责,并受其监督。综上,两会建立在中和精神之上,代表永恒价值与普世理想,在阶级、政党乃至国家灭亡的情况下,将逐步撑起人类社会主体框架,有效发挥协调关系、配置资源、凝聚力量的作用,推进文明持久繁荣、生生不息。”
中和知道,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契合治世实践并得到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事,需要多种条件的具备、综合因素的协衡。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沉浮起落,终于能与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形态相结合,并缔结出儒学两会的治国模式,不啻中华文明的一种自我跨越和有益探索。
首都的深夜依然沉浸在灯火交织的浪漫繁华里,这方漆黑的陋室却愈发静谧,涤荡着一名青年的情志与忧思。太平盛世真的是一个梦想,承载着人类的永恒追求;真的是一道难题,充满了未知的艰辛坎坷,我们是否找对了方向,是否已经在路上?
当月的清辉驱散了漂泊的浮云与尽兴的人们,疲倦困顿的中和已在沙发上沉沉睡去。他仿佛回到了大学,杨柳依依的佚名湖畔,几个学弟学妹正嬉笑着在湖心亭合影;后勤张阿姨乐呵呵地交给他一箱废旧教具,让他帮忙捎到主楼拐角的垃圾处去;老家属区的石子路上,顾教授正踽踽地走来走去,身后的秋风纷纷摔落成足迹;在洒满阳光的国旗和校旗下,建平校长刚毅的面容,似乎在无言地争辩着什么;当然还有雨城,雨城又得意地为他化解了一道难题,墙上的时钟却停顿在十点不动不移……
一切如此清晰地发生在身边,中和几次强迫自己认真怀疑,但最终不得不面对一桩桩无可辩驳的现实。他心安理得地确认了这些关心和温暖着自己的人,向他们一一问候,甚至还对雨城钦佩地竖起拇指,周身洋溢着挣脱疑虑的轻松快意,重归故地的亲切熟悉。
首都初夏的夜空总有些寂寞,漫天星光一同隐没在灯火霓虹的流影里,只留下或圆或缺的月亮独自徜徉在晚风中。
与月亮同样孤单的还有中和,他坐在公寓里的简易沙发上,将成批的卤面派送进嘴里。这样的晚餐简单实惠而大快朵颐,餐厅的饭菜虽好,却缺少一种家的味道,总吃不仅伤胃口,而且害情商,他需要对生活调剂得当,才能让自己把索然的日子过得踏实而快乐起来。
吃过晚饭,中和没有同步收看院线上映的古装大片,由露莹主演的《西施传》,收拾了碗筷,就沉静地站到窗前,这已成为他思考时的规定习惯。上午的思维讲座里有许多新见解,需要跟今晚的饭食一同消化掉,才能成为自身的营养。投影电视里,思维讲解两会治政理念与历史使命的一段录像正在反复播放,引起中和最多的思索与共鸣。
“公元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在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推动阶级同化、消亡,从而导致政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社会意志及利益的信仰集团。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以儒学信仰为文明框架,形成了儒联监政与学会治政的政治格局。
大家都是青年才俊,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两会的历史与未来也将由你们去镌刻及创造。那么,我们是否知道自己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体系,又是否明确要共同秉承何种信念追求?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学会只是一个学术团体、信仰组织,并不是政党,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在成思捷的时代,就被和平终止了。实际上,学会在引领社会信仰的同时,也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由此,学会系统既是学术组织,更是政治体系,从而形成‘学政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人们通过各级学会及其相关职能、场所、活动,既可修身命,也能参政事,将道德理想与利益诉求紧密结合,使本不可分的人性因素互动契合,使人们有所信仰,使信仰有所真正,由此弘明正信、践行真理、追求永恒。这是一种在民族信仰、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既是精神信仰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要求,也是社会信仰与政治信仰相适配的需要。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儒联,全称是世界儒学联合会,是由儒学思想体系支撑起的文化机构及政治组织,对内属监察机关,设监督、协商、文教等委员会;对外属交流平台,设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等执委。世界儒联及其各级组织是信仰导向与宏观权力部门,执行决策权、监督权和道义权,其地位高于学会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负责监督、考核学会各级组成人员及其工作。其中决策权包括重大人事决定权等实权,学会会长及副会长人选就是学会委员会推荐后,由德会委任的。监督权和道义权虽没有强制执行力,但可以通过价值导向作用及绩效评判体系,施以舆论、弹劾、监察、干预等影响。
当然,国际上很多人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提出异议、指手画脚,因为我们的三权不是分立的,施政理念也不是以人为本的,似乎只有他们的才是正确的、终极的。不可否认,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都被打上西方烙印,并堂而皇之地成为人们头脑中的铁律与定式。但是,西方辩证逻辑的先天不足,决定其科学与民主皆存在重大缺陷。就其‘民主’而言,以人为本是人类在自然世界、客观规律面前的自尊自大,三权分立必然形成社会管理及人类发展的巨大内耗,即使我们曾经笃信的法律,其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及人性现实而言,也只是一张渔网,具有永远填不平的漏洞。西方‘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三权分立’的治政体制,在经济基础尚未发达、社会发展尚未健全、法制体系尚未成熟时期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如今已难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窗口飞来一只斑斓的蝴蝶,红黄绚丽的纹络使它像一朵静开的鲜花。中和向电视方向挥手,让录像停了,疑惑它是怎么凭借纤弱的身躯,飞到这三十余层的高空。“鲜花”似乎也在疑惑他,隔着一层轻纱,注视是两个生命的对话。风吹起,它伏在窗台一动不动,风停下,它闪动着两只缤纷的翅膀飞走了。屋子静了好一阵,抑扬顿挫的录音声才再次响起。
“那我们的理念是什么呢?追本溯源,这涉及到每个人活着的价值性,人类存在的意义性问题。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谁也不敢保证人类永存不息,那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价值性、意义性到底要寄托在哪里?
如果个体牺牲自身利益而为群体服务叫做高尚,叫做价值,那么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里,社会则存在于自然中,个人为人类奉献是高尚,是价值,更大范围上,人类为万物奉献是更大的高尚,是更大的价值。再进一层,万物存在于永恒发展、亘古轮回中,由此,我们活着最终的根本的意义必然落到存在法则之上,这便是道,而围绕其进行的一切思想及行为,即所谓替天行道。人类所应做,所必做的是替真理行正道,并通过客观规律与绝对法则的把握与操守,实现自身根本价值与永恒追求。
‘替天行道’、‘奉天承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及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反映,蕴含着低级、粗朴的中和思想。‘天’为客观规律、永恒价值,这便是和谐法则,其既超越、包容社会及人性,又贯穿、生成社会及人性,为人类提供所行之道德精神,彰明所承之运动变化。应该看到,‘替天行道’、‘奉天承运’一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无疑具有封建思想烙印,我们需要提炼合理内核,将其上升为人类共同的道德恪守与精神追求,并由此与万物、世界、永恒共向统一。人类终非以自身利益为根本目标、最高宗旨,而是由自身利益出发,推进世界文明与自然发展,由此获得存在意义与永恒价值,这不是以人为本的画地为牢,而是以人为基、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
中和核心价值、‘天人合一’理念落实在具体社会形态上,便是儒联与学会体制,其形成的政治、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制度及组织体系,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积淀、广泛的道德共识基础上,是人性超越与社会明达的文明印证。具体而言,儒联以德建为主旨,树立社会主流信仰,提供人类存在发展所必需的正信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并维护文明进程、督导行政成效;学会负责社会事务管理,采取学养与行政相结合模式,使权力的形成、赋予与运用,在道德强效体系下、社会公信基础上运行,其对儒联负责,并受其监督。综上,两会建立在中和精神之上,代表永恒价值与普世理想,在阶级、政党乃至国家灭亡的情况下,将逐步撑起人类社会主体框架,有效发挥协调关系、配置资源、凝聚力量的作用,推进文明持久繁荣、生生不息。”
中和知道,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契合治世实践并得到发展,是十分艰难的事,需要多种条件的具备、综合因素的协衡。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沉浮起落,终于能与中国自身的社会发展形态相结合,并缔结出儒学两会的治国模式,不啻中华文明的一种自我跨越和有益探索。
首都的深夜依然沉浸在灯火交织的浪漫繁华里,这方漆黑的陋室却愈发静谧,涤荡着一名青年的情志与忧思。太平盛世真的是一个梦想,承载着人类的永恒追求;真的是一道难题,充满了未知的艰辛坎坷,我们是否找对了方向,是否已经在路上?
当月的清辉驱散了漂泊的浮云与尽兴的人们,疲倦困顿的中和已在沙发上沉沉睡去。他仿佛回到了大学,杨柳依依的佚名湖畔,几个学弟学妹正嬉笑着在湖心亭合影;后勤张阿姨乐呵呵地交给他一箱废旧教具,让他帮忙捎到主楼拐角的垃圾处去;老家属区的石子路上,顾教授正踽踽地走来走去,身后的秋风纷纷摔落成足迹;在洒满阳光的国旗和校旗下,建平校长刚毅的面容,似乎在无言地争辩着什么;当然还有雨城,雨城又得意地为他化解了一道难题,墙上的时钟却停顿在十点不动不移……
一切如此清晰地发生在身边,中和几次强迫自己认真怀疑,但最终不得不面对一桩桩无可辩驳的现实。他心安理得地确认了这些关心和温暖着自己的人,向他们一一问候,甚至还对雨城钦佩地竖起拇指,周身洋溢着挣脱疑虑的轻松快意,重归故地的亲切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