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周易小说网 www.zhuoyj.com,最快更新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
秋收过后,对于嘉谷系的合作社社员来说,又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分红就要来了!
今年,为了配合嘉谷农业公司的合作社组建计划,嘉谷系大豆种植合作社成为了最早一批进行分红的合作社。
为了安排好外来村民的参观和宣传,嘉谷农业上下忙得都要秃顶了。
在中国大地上,一个村和一个村表面上看都是相似的,但是细看,却各有各的不同,因此不同意加入嘉谷系合作社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譬如有的村子是某几户村民不肯加入合作社,他们就像是村里的“钉子户”,往往是一两户可能就让整个村子的耕地连不成片;又譬如有的村子是村干部们,出于权力或利益的考虑,抗拒成立合作社……
还有的地方甚至连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划分都是马虎的,比如村集体对土地的管理权是空置的,如果村民把土地撂荒了,县乡政府和行政村没有得到法律授权,无法把村民的撂荒地收回来,只能看着土地撂荒干瞪眼……
为此,嘉谷农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评估小组,按照战略部设计的公式,对每个目标村子评估出一个“攻略指数”。
这个“攻略指数”,其实就是反映了该村子加入嘉谷合作社的可能性大小。很简单,只有一两户“钉子户”的村子,肯定比满村都是“钉子户”的村子更值得攻略。
而那些“攻略指数”较高的村子的“钉子户”或者村干部们,就是这一波参观嘉谷合作社分红的主力。
鲁省的老农民曹连福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
他坐在嘉谷农业安排接送的大巴车上,前往嘉谷在鲁省最大的一个大豆种植合作社,心里波澜不惊。
他所在的村子,不是没有组建过合作社,而且还是村干部们亲自领导组建的,但结果怎么样?
不过两年时间,合作社最终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合作社所有财产(农机、设备及其他)一夜之间被债主们“抢劫一空”。
你能想象吗?一辈子和土地、庄稼打交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偷不抢,埋头干活,一年的劳动成果却比玻璃还要脆弱,拿孩子的学费、家人的生活费和老人的医疗费,向市场的汪洋大海,空打一个水漂——这样的合作社,要它何用?
自此以后,老农民曹连福一听到“合作社”都避之不及。
但村里的人们就是不知道吸取教训,当嘉谷的员工上门来游说的时候,纷纷被所谓的“钱景”迷得昏了头,嚷嚷着要加入嘉谷合作社,简直要气死他了。
呵,天下的乌鸦都一样黑,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力更生,他就看这家叫“嘉谷”的公司要玩出啥花样来——反正他们包路费和食宿费,权当是出来旅游了。
等到了合作社,他们被安排进入了一个小学的大操场。操场内的座椅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人,而在高台处,摆着一堆东西,上面还盖着布。
曹连福摸不清嘉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着嘉谷员工的引导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他差不多是抵达会场的最后一批人了,没有等多久,仪式就开始了。
合作社社长在一片或热切或疑惑的目光中上台,言简意赅道:“……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分红,等会叫到名字的社员,请上台来领钱。”
话毕,他大手一挥,就卷起了面前的布。
下方,是一堆红彤彤的百元大钞。
一叠又一叠,一摞又一摞,紧紧密密,生动而又沉静,像是一张用钱做成的床。
会场内,猛的一静,静的落针可闻。
几秒钟后,屏息凝视的人们,又齐刷刷的“呼”出一口气,整齐得像是训练出来似的。
没有人知道那里面有多少钱,也没有人见过这么多的现金。
而这,正是嘉谷想要的效果——嘉谷系大部分合作社,每年随着分红金额的提高,已经改为银行转账了。但现在为了展现“壕气”,今年的大豆合作社再次采用现金分红。
很显然,一摞摞实实在在的百元大钞,确实比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更能震撼人心。
更加震撼人心的,是一个个上台领钱的村民。
“石良国,入股土地46亩,分得红利38180元;石良顺,入股土地63亩,分得红利52290元……”合作社社长挨个点名上台领钱。
“我的天哪,他们1亩大豆分红800多元!”台下的人群中不知哪位喊这一嗓子,话音刚落,人群就陷入了疯狂的讨论。
“多少?”曹连福拍拍耳朵,整个人都呆住了,“他们的产量是有多高啊?”
他已经知道了,这个合作社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分红了,这次主要是种植大豆的分红——鲁省地区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般于麦收后才进行。
他也种大豆,因此很清楚,他自己种植的大豆,即使不考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在最好的年份,每亩收益也不过是在500元左右。
而这个合作社呢,已经是扣除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所有生产成本了,而且据说还只是按照盈利的80%进行分红,居然还能拿到差不多是他今年两倍的亩均收益。
前面的一位社员听到他的话,傲然道:“我们种植的是高蛋白大豆‘嘉豆9号’,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还高一点,差不多每亩460斤吧。”
另一位社员也转过头来,认真道:“关键是合作社统一整地、品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规模经营,每亩成本至少降低了200元,而‘嘉豆9号’的收购价也比普通大豆每斤要高出五毛。”
“你舒服喽,除了每年有固定分红,还在合作社上班挣工资,哎,你今年工资加分红超过十五万了吧?”前一个社员问道。
“你又差到哪里去了?现在不种比自己种收入高出一大截,你还腾出身来打一份工。别说你今年的收入少于二十万……”后一个社员撇撇嘴道。
“唉,收入再多都不够花啊。我儿子今年要结婚,对方彩礼就要几十万,还要在市里买房,想想都头疼。”
“慌什么?社长不是说了吗?明年我们会种植一个新的大豆品种,据说产量能翻一倍,你想想明年分红会有多少?”
“嗨,我也听说了,要不然我儿子还真不敢买房……”
旁边的老农民曹连福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什么神仙合作社?
还有,农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体面了?
几十万的彩礼,至少几百万的市里的房子,都只是头疼而已——想想自己快三十岁还在打光棍的儿子……他都不敢想好吗?
恍惚中,他听到一句话“当初把土地交给嘉谷合作社的决定一点儿也没错”,顿时一个激灵。
想想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不由得心跳加速:对哦,我好像,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台下的人群中,他不是唯一这么想的。
最朴实的语言是最有力量的,不用嘉谷的员工去特意描述,在场诸人,都能从金钱的魔力中,体会到加入嘉谷合作社的“钱途”。
而他们憧憬的表情,被外围的摄影机清晰地记录着。
……
“这场面,煽动性太强了,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放上去。”同时在外围,央视的王导演对身边的齐政苦笑道。
这不是在采访,而是在拍摄纪录片。
刚收到央视请求的时候,齐政都陡然一惊。
纪录片是好东西啊,它虽然不赚钱,但格调满满。想当年,嘉谷一部《舌尖上的大米》,将“嘉谷大米”这个品牌宣传得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了商学院经典的一个商业案例。
而央视的纪录片尤为高逼格,正如王导演拍摄的,是一部类似于《辉煌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全面反映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嘉谷被选为“农业线”的典范之一。
对此,齐政当然是举双手支持了。而合作社分红的场面,就是拍摄组要记录的素材之一。
对于王导演的“抱怨”,齐政耸耸肩:“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大叠钞票的直接冲击力。”
至于如何在纪录片中起到激励作用,而非引来仇富的目光,其中的尺度把握,就是王导的工作了。
王导演点点头,看着摄像机中一张张面带憧憬的脸庞,突然道:“我之前采访过袁老先生,他说过一句话,现在看来,真的挺有道理的。”
“什么话?”齐政也想知道水稻杂交之父是怎么评价嘉谷的。
“他说,嘉谷之于中国农业最大的贡献,可能不是培育出了多少新的作物,而是嘉谷的合作社组织体系。”王导演轻声道。
齐政张张嘴,又停了一下,最后摇头道:“……过奖了。”
王导演先是一笑,像是陷入了回忆:“我倒觉得不夸张。我当年下乡到东北,在黑龙江边上种过地,也开过拖拉机,所以我知道什么叫机械化。那个时候我们一台东方红54的机组,三五个人,就可以种3500亩,当时就觉得效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你现在看看最现代化的,配了GPS和数字地图的最先进的拖拉机,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所以它一个作业季节,一个台套,至少要三万亩的作业规模,才可以充分让它发挥作用。三万亩,如果靠老百姓自己流转土地,要流转到什么时候?所以只有自上而下地将庞大而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才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二次革命’完成的希望。”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作为一个导演,他还对于农业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再一想想,又能理解了,如果不是对农业有一定了解,央视也不会让他来拍摄纪录片的“农业线”了。
“嘉谷系合作社现在有多少个了?”看到分红进入了尾声,王导演好奇地问了一句。
齐政想了想,说道:“目前,嘉谷在全国成立了1300多家农业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为6.14万亩;户均大中型农机2.8台套,至少比散户经营高50%……”
王导演轻吐了一口气,指着镜头里的社员们,问道:“真好。你知道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什么吗?”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齐政配合地摇摇头。
“是希望,是干劲,是崭新的精神面貌!”王导演哈哈大笑道。
看着那些抱着钱的社员们,笑得跟佛祖一样;仿佛他们拥抱的不是纯粹的钞票,而是新的生活,齐政不禁默默地点头。
特别是分红大会结束后,抱着钱的社员们,坐上了一辆辆汽车,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泛起的青烟下,显露出各自不同的脸孔。
这一幕也被央视的摄像组如实记录下来。
“这是?”王导演挑挑眉毛,看向齐政。
齐政摊手,道:“以他们的分红,拥有一辆普通的私家车,很奇怪吗?”
“他们都有汽车?”
“想买的都有吧。嘉谷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两人的对话,引来一阵古怪的表情。
现在的私家车,当然不算什么难得的东西了。
但是,如果车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一群农民的话,那就有点违和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农民,这么富了?
王导演意味深长地看向齐政,道:“看来,嘉谷啊,确实是改变了一些东西。”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齐政远望着汽车离开的尾烟,微微昂首,“嘉谷总是希望大家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的!”
……
秋收过后,对于嘉谷系的合作社社员来说,又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分红就要来了!
今年,为了配合嘉谷农业公司的合作社组建计划,嘉谷系大豆种植合作社成为了最早一批进行分红的合作社。
为了安排好外来村民的参观和宣传,嘉谷农业上下忙得都要秃顶了。
在中国大地上,一个村和一个村表面上看都是相似的,但是细看,却各有各的不同,因此不同意加入嘉谷系合作社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譬如有的村子是某几户村民不肯加入合作社,他们就像是村里的“钉子户”,往往是一两户可能就让整个村子的耕地连不成片;又譬如有的村子是村干部们,出于权力或利益的考虑,抗拒成立合作社……
还有的地方甚至连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划分都是马虎的,比如村集体对土地的管理权是空置的,如果村民把土地撂荒了,县乡政府和行政村没有得到法律授权,无法把村民的撂荒地收回来,只能看着土地撂荒干瞪眼……
为此,嘉谷农业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评估小组,按照战略部设计的公式,对每个目标村子评估出一个“攻略指数”。
这个“攻略指数”,其实就是反映了该村子加入嘉谷合作社的可能性大小。很简单,只有一两户“钉子户”的村子,肯定比满村都是“钉子户”的村子更值得攻略。
而那些“攻略指数”较高的村子的“钉子户”或者村干部们,就是这一波参观嘉谷合作社分红的主力。
鲁省的老农民曹连福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
他坐在嘉谷农业安排接送的大巴车上,前往嘉谷在鲁省最大的一个大豆种植合作社,心里波澜不惊。
他所在的村子,不是没有组建过合作社,而且还是村干部们亲自领导组建的,但结果怎么样?
不过两年时间,合作社最终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合作社所有财产(农机、设备及其他)一夜之间被债主们“抢劫一空”。
你能想象吗?一辈子和土地、庄稼打交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不偷不抢,埋头干活,一年的劳动成果却比玻璃还要脆弱,拿孩子的学费、家人的生活费和老人的医疗费,向市场的汪洋大海,空打一个水漂——这样的合作社,要它何用?
自此以后,老农民曹连福一听到“合作社”都避之不及。
但村里的人们就是不知道吸取教训,当嘉谷的员工上门来游说的时候,纷纷被所谓的“钱景”迷得昏了头,嚷嚷着要加入嘉谷合作社,简直要气死他了。
呵,天下的乌鸦都一样黑,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力更生,他就看这家叫“嘉谷”的公司要玩出啥花样来——反正他们包路费和食宿费,权当是出来旅游了。
等到了合作社,他们被安排进入了一个小学的大操场。操场内的座椅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人,而在高台处,摆着一堆东西,上面还盖着布。
曹连福摸不清嘉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着嘉谷员工的引导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他差不多是抵达会场的最后一批人了,没有等多久,仪式就开始了。
合作社社长在一片或热切或疑惑的目光中上台,言简意赅道:“……现在,我们开始进行分红,等会叫到名字的社员,请上台来领钱。”
话毕,他大手一挥,就卷起了面前的布。
下方,是一堆红彤彤的百元大钞。
一叠又一叠,一摞又一摞,紧紧密密,生动而又沉静,像是一张用钱做成的床。
会场内,猛的一静,静的落针可闻。
几秒钟后,屏息凝视的人们,又齐刷刷的“呼”出一口气,整齐得像是训练出来似的。
没有人知道那里面有多少钱,也没有人见过这么多的现金。
而这,正是嘉谷想要的效果——嘉谷系大部分合作社,每年随着分红金额的提高,已经改为银行转账了。但现在为了展现“壕气”,今年的大豆合作社再次采用现金分红。
很显然,一摞摞实实在在的百元大钞,确实比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更能震撼人心。
更加震撼人心的,是一个个上台领钱的村民。
“石良国,入股土地46亩,分得红利38180元;石良顺,入股土地63亩,分得红利52290元……”合作社社长挨个点名上台领钱。
“我的天哪,他们1亩大豆分红800多元!”台下的人群中不知哪位喊这一嗓子,话音刚落,人群就陷入了疯狂的讨论。
“多少?”曹连福拍拍耳朵,整个人都呆住了,“他们的产量是有多高啊?”
他已经知道了,这个合作社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分红了,这次主要是种植大豆的分红——鲁省地区大豆的播种时间一般于麦收后才进行。
他也种大豆,因此很清楚,他自己种植的大豆,即使不考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在最好的年份,每亩收益也不过是在500元左右。
而这个合作社呢,已经是扣除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所有生产成本了,而且据说还只是按照盈利的80%进行分红,居然还能拿到差不多是他今年两倍的亩均收益。
前面的一位社员听到他的话,傲然道:“我们种植的是高蛋白大豆‘嘉豆9号’,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还高一点,差不多每亩460斤吧。”
另一位社员也转过头来,认真道:“关键是合作社统一整地、品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规模经营,每亩成本至少降低了200元,而‘嘉豆9号’的收购价也比普通大豆每斤要高出五毛。”
“你舒服喽,除了每年有固定分红,还在合作社上班挣工资,哎,你今年工资加分红超过十五万了吧?”前一个社员问道。
“你又差到哪里去了?现在不种比自己种收入高出一大截,你还腾出身来打一份工。别说你今年的收入少于二十万……”后一个社员撇撇嘴道。
“唉,收入再多都不够花啊。我儿子今年要结婚,对方彩礼就要几十万,还要在市里买房,想想都头疼。”
“慌什么?社长不是说了吗?明年我们会种植一个新的大豆品种,据说产量能翻一倍,你想想明年分红会有多少?”
“嗨,我也听说了,要不然我儿子还真不敢买房……”
旁边的老农民曹连福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什么神仙合作社?
还有,农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体面了?
几十万的彩礼,至少几百万的市里的房子,都只是头疼而已——想想自己快三十岁还在打光棍的儿子……他都不敢想好吗?
恍惚中,他听到一句话“当初把土地交给嘉谷合作社的决定一点儿也没错”,顿时一个激灵。
想想自己来这里的原因,不由得心跳加速:对哦,我好像,也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台下的人群中,他不是唯一这么想的。
最朴实的语言是最有力量的,不用嘉谷的员工去特意描述,在场诸人,都能从金钱的魔力中,体会到加入嘉谷合作社的“钱途”。
而他们憧憬的表情,被外围的摄影机清晰地记录着。
……
“这场面,煽动性太强了,我都不知道该不该放上去。”同时在外围,央视的王导演对身边的齐政苦笑道。
这不是在采访,而是在拍摄纪录片。
刚收到央视请求的时候,齐政都陡然一惊。
纪录片是好东西啊,它虽然不赚钱,但格调满满。想当年,嘉谷一部《舌尖上的大米》,将“嘉谷大米”这个品牌宣传得家喻户晓,甚至成为了商学院经典的一个商业案例。
而央视的纪录片尤为高逼格,正如王导演拍摄的,是一部类似于《辉煌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全面反映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嘉谷被选为“农业线”的典范之一。
对此,齐政当然是举双手支持了。而合作社分红的场面,就是拍摄组要记录的素材之一。
对于王导演的“抱怨”,齐政耸耸肩:“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大叠钞票的直接冲击力。”
至于如何在纪录片中起到激励作用,而非引来仇富的目光,其中的尺度把握,就是王导的工作了。
王导演点点头,看着摄像机中一张张面带憧憬的脸庞,突然道:“我之前采访过袁老先生,他说过一句话,现在看来,真的挺有道理的。”
“什么话?”齐政也想知道水稻杂交之父是怎么评价嘉谷的。
“他说,嘉谷之于中国农业最大的贡献,可能不是培育出了多少新的作物,而是嘉谷的合作社组织体系。”王导演轻声道。
齐政张张嘴,又停了一下,最后摇头道:“……过奖了。”
王导演先是一笑,像是陷入了回忆:“我倒觉得不夸张。我当年下乡到东北,在黑龙江边上种过地,也开过拖拉机,所以我知道什么叫机械化。那个时候我们一台东方红54的机组,三五个人,就可以种3500亩,当时就觉得效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你现在看看最现代化的,配了GPS和数字地图的最先进的拖拉机,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所以它一个作业季节,一个台套,至少要三万亩的作业规模,才可以充分让它发挥作用。三万亩,如果靠老百姓自己流转土地,要流转到什么时候?所以只有自上而下地将庞大而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才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二次革命’完成的希望。”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作为一个导演,他还对于农业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再一想想,又能理解了,如果不是对农业有一定了解,央视也不会让他来拍摄纪录片的“农业线”了。
“嘉谷系合作社现在有多少个了?”看到分红进入了尾声,王导演好奇地问了一句。
齐政想了想,说道:“目前,嘉谷在全国成立了1300多家农业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为6.14万亩;户均大中型农机2.8台套,至少比散户经营高50%……”
王导演轻吐了一口气,指着镜头里的社员们,问道:“真好。你知道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什么吗?”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齐政配合地摇摇头。
“是希望,是干劲,是崭新的精神面貌!”王导演哈哈大笑道。
看着那些抱着钱的社员们,笑得跟佛祖一样;仿佛他们拥抱的不是纯粹的钞票,而是新的生活,齐政不禁默默地点头。
特别是分红大会结束后,抱着钱的社员们,坐上了一辆辆汽车,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泛起的青烟下,显露出各自不同的脸孔。
这一幕也被央视的摄像组如实记录下来。
“这是?”王导演挑挑眉毛,看向齐政。
齐政摊手,道:“以他们的分红,拥有一辆普通的私家车,很奇怪吗?”
“他们都有汽车?”
“想买的都有吧。嘉谷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两人的对话,引来一阵古怪的表情。
现在的私家车,当然不算什么难得的东西了。
但是,如果车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一群农民的话,那就有点违和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农民,这么富了?
王导演意味深长地看向齐政,道:“看来,嘉谷啊,确实是改变了一些东西。”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齐政远望着汽车离开的尾烟,微微昂首,“嘉谷总是希望大家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