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小说网>士子风流> 第三百五十二章 腾飞

第三百五十二章 腾飞

本站推荐:冒牌大英雄魂武双修乾坤图争霸天下刀笔吏龙起南洋美女房客闺煞当铺小二要成仙重返大隋极限兑换空间二道贩子的崛起三国第一将东汉末年立志传三国大发明家混在抗战极品大太监大豪杰我家后院是唐朝勇闯天涯士子风流好看吗



    傍晚时分,宴会开始了。
    各种肤色的人纷纷进入了这个装饰一新的仓库。
    仓库……
    谁也不曾想到,堂堂浙江巡抚的宴请番商的地点居然选在这了这里。
    这里的气味很不好,虽然燃了香,可是依旧能闻到一股子曾有货物堆积的气味,好在仓库巨大,虽然宴请的番商多不胜数,可是因为占地极大的关系,又分为了两层,所以虽略有拥挤,却还没有到人头攒动的地步。
    只是……靠着墙壁的桌案上虽有美酒和蔬果,却还有许多稀奇的东西。
    墙壁和桌案上,摆着玲琅满目的商品。
    而男主人,显然并没有出现,众人百无聊赖,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摆放到了墙壁和桌案上的东西上。
    与其说是‘东西’,倒不如说是个小型的博物馆,有各种花色的织布,有各种稀奇的铁器,玲琅满目,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大船的模型,当然,只是模型而已。
    在物件下角,还有毛笔写就的介绍,比如某种布料下写着:“松江布,上好棉纱仿制……可大额订货……”
    单单一个布料,又分许多种类,如蜀锦、云锦、苏绣、夹缬、蓝印花布、绞缬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大明朝的丝绸之所以能堪称一绝,其中很大部份原因,就在于织艺的精湛,另一方面,则是染色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茅,一匹再好的丝绸,若不能染上鲜艳的花纹,显然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而这染色的技术,同样表现在了平常的棉制品上,如蜀锦、云锦等等。
    有的商贾们不由对这些纺织品生出了兴趣,比如几个吕宋和真腊的商贾,就站在这里一动不动。
    不得不说,虽是棉制品,在其他地方早已不新鲜,并不如丝绸那般独一无二,可是单看样品的工艺和着色,但凡是对这种货物有稍微有些了解的,多半都知道,这些,绝对算是精品。
    一些曾经做过纺织的商贾,开始议论纷纷起来,有人索性去触摸面料,感受这面料的质感。
    见有人关注,立即便有伙计上前,用各种语言绘声绘色的道:“诸位认为这松江布如何?这松江布用的是松江上好的棉花纺织而成,质感极佳,价格也是便宜。”
    关键就是价格,一个真腊商贾用半生的汉话道:“一匹多少银子?”
    “现在的时价是三两五钱银子一匹。”
    三两五钱,这明显是坑爹价,在宁波,能卖一两五钱就阿弥陀佛了,只算是低端消费品。
    可毕竟是工坊中出产的货品,这个时代,大规模的生产极少,大多数人,都还处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什么叫做自给自足?说穿了,就是粮食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衣衫,也是自家女人纺出来的。
    农家妇女纺织,一方面没有先进的织机,这就造成了拉出来的棉线往往不均匀,而由于乡妇并不是专门的织工,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指望她们能织出什么好布出来,那是痴人说梦。
    更不必说,给布匹上色几乎是奢侈,就算是想上点色,也没地方专门为她们这十几尺布去专门配料。
    这便是优势,固然这个时代的纺织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可是工坊出品的织布,比之世界各地的布匹来,绝对是宣纸和草纸的分别。
    三两五钱一匹布,固然是贵了一些,可若是贩卖回各藩兜售,却也不必担心销路,毕竟这世上除了能买得起奢侈品和连饭都吃不上的,还有一个固定的群体,虽然穿不起绫罗绸缎,手里却还有几个余钱,几个商贾热切讨论起来,他们这种小商贾这一次运气并不好,运来的犀角、香料和一些特产并没有卖到高价,丝绸、茶叶和瓷器又竞价不到,此时此刻,若是空手而回,虽然不至于折本,可是利润依旧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
    而这些布料,显然可以作为丝绸的替代品,毕竟手艺精湛,色调也是鲜艳,若是运一船回去,就算四两银子兜售,怕是也不愁销路。
    “诸位可有意愿吗?若是有意愿,想进多少货物尽管直说,只要付了定金,海路安抚使司立即去宁波下单,很快就可以将货物送来,实话和你们说,这松江布可紧俏着呢,方才便有几个商贾瞧上了……”
    “你们有多少匹?”
    真腊商贾终于心动了。
    伙计笑道:“客官要多少,我们一个月之内,就能供应多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士子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周易小说网只为原作上山打老虎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山打老虎额并收藏士子风流最新章节

所有小说和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只为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https://www.zhuoyj.com